天人合一研究(一)─何謂天人合一?闡述本師世尊在教義與心法中的觀念

天人合一研究(一)─何謂天人合一?闡述本師世尊在教義與心法中的觀念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38期 » 天人合一研究(一)─何謂天人合一?闡述本師世尊在教義與心法中的觀念

維生樞機  1995-07-25 09:25

  今天起有十八週時間,我將以「天人合一」用一系列的命題,和各位同奮共同研討,本師世尊一生修持中的所有歷程,以及師尊留給我們最大財富─昊天心法。第一部份從師尊修持心路歷程及天人合一發展過程與中國歷史文化的淵源,通過中國天人合一之修持方法發展過程,來探討師尊的修持有何創新?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新境界?第二部份對師尊留下的修持經驗及指導原則,通過我後天知識的了解加以闡述。今天早上來上課之前,我在黃庭前報告師尊:「從今天起我將和各位學員探討『天人合一』,我沒有您老人家六十年以上親身力行驗證的經驗,但我願以我後天知識的了解,就您老人家留給我們的紀錄做進一步的闡述。」

  什麼是「天人合一」?記得師尊在八十二年十二月四日在這兒,天人研究總院的大同堂,對研究學院及修道學院兩院學員講解天人合一時提到:

  「我在第一期師資高教班結業後成立了『天人文化研究小組』,第三期師資高教班結業後成立了『天人合一研究小組』,因為我知道天帝教第三天命完成以後,將來天帝教就是兩件大事:『教義』與『靜坐』,所以我希望經由這兩個小組交叉研究,相互鼓勵,相互切蹉,先後天互相配合,可以立地成就封靈。」

  天人文化小組研究教義理論,天人合一小組實踐昊天心法,都是走向人道與天道結合,也是天人合一的兩個重要基礎,通過教義研究心得可以了解天人合一的理論,通過昊天心法修證可以達到天人合一境界。我在靜坐班上課時,提到禪宗第一代祖師菩提達摩雖然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但他親自撰寫《入道二法門》的文字中指出:入道有二條路,一是「理入」,在學理上研究透徹之後才完全相信;一是「行入」,必須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進去。師尊訓勉我們:「教義是理論基礎」,使我們了解天人合一的原理,然後再修煉師尊提示的昊天心法,一步一步去做,一定會有成果。但是從師尊親手調教的靜坐班結業學員,大約有一萬五千人,能確實遵照他老人家所教授的,去做的人實在太少太少了,難怪師尊感到非常失望感慨地說:「求道者車載斗量,得道者鳳毛麟角」。

  在《天聲人語》一書中收錄之《新境界》,有一篇師尊親自撰寫於民國五十年八月的自序。非常可惜,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收集在現在教義《新境界》的版本裡。這是師尊對教義「精神之煆煉」這一部分,在民國五十年他老人家六十一歲時,以他老人家在靜坐更進一步的體會,親自寫出的對「天人合一」一篇完整理論體系的文章。文章中提到:

  一、「自然是充滿生命的自然,生命是充滿自然的生命」。這裡所指自然代表天,生命代表人,所以天是充滿生命的天,人是充滿天命的人。

  二、「人在一呼一吸間,生命與自然交織為一」。所謂一呼一吸就是氣,所以氣是構成天人合一的中介。

  三、「人非純粹的人,天非純粹的天」。

  顯然,師尊深切地體會到天人關係,像水乳一樣地交融在一起時,人與天完全合一,人中有天,天中也有人,自然就有了生命,生命也就有了自然。

  四、「人在宇宙中,宇宙在人中」。如同「魚在水中,水在魚中」的說法有著一體相同的理念。

  這四句話說透了師尊對天人合一理論的重點,運用了教義具體的理論方式表現出來。這也是師尊在《靜坐要義》之所以提出「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的由來。

  接著我們通過比較研究古今中外各教各家對天人合一看法,才能了解那些是師尊他老人家的創見?有那些是他老人家新的經驗談?如果沒有比較研究,會因炫耀神通之心而產生自我膨脹,會因好求神秘而走很多冤枉路,要到再回頭,已成百年身。

  大致來說,在中國文化的傳統中所謂「天」及「人」各有三種意義:

 

         天           人

  自然義  現象界的天有日月星辰  現象界的人

  理性義  代表正義、道德     內在不同個性、欲望

  神格義  具有賞罰、仁慈     與生俱來的天性

 

  自然天對自然人,理性天對理性人,神格天對神格人,互相交叉構成了天人關係的網。這三種對應關係,在中國文化中則以「道」交集,於是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道」就成了中國天人合一交會的途徑,也成了天人合一理論的關鍵。

  將天道與人道區別地分析,以「天道」論:

  神格義的天道,即為「天命」或稱為「天意」。

  理性義的天道,即為「天德」或稱為「民心」。

  自然義的天道,即為自然的法則。

  例如先秦的各家文獻中有「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明者以為法,微者則是行「、「盈必毀,天之道也」、「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天道無親,惟德是輔」、「誠者,天之道」、「天有常道,地有常數」、「天法道,道法自然」,都分別綜合了三種義理的天道的特性。

  至於以「人道」論:神格義的人道,則以對人的生命的靈魂而付予神格,而用人之神性,反映天之神性,如康誥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以從人的神性中體現 上帝的仁愛與人的價值。

  理性義的人道,則以人性的可塑性,從人的欲望與人的秉賦,以道德為規律,形成了「人道」,如「彌爾性」(滿足了你的欲望)、如「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即指出人之可善可變的秉賦與天性的「可塑性」。

  自然義的人道,則以人在自然中的永恆性與關鍵性,它接受神性人的生命性,否定了神性人的命定論,接受了理性人的可塑性,反對理性人的約制性。

  中國人對天人合一理論與道結合的三種:

  第一、子產說:「天道遠,人道近。」師尊說:「先盡人道,再修天道。」這些都是指出應先從容易掌握得到之人道做起。

  第二、國語:「天道無親,惟德是輔」、「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些都是說上天對所有萬事萬物一律平等,不會因人而有所改變,惟一的選擇是協助有德之人。

  第三、詩經:「彌爾性」。表示從人道開始,從滿足自己的欲望開始。

  至於「道」的本身,也有十種不同的解釋方式,歸納起來有:

  一、道是路─有起終、有往返。

  二、道是體─有天體、人體。

  三、道是無─從無到有是道,從有到無也是道。

  四、道是仁─凡是符合仁則是道。

  五、道是性─是與生俱來的本質。

  六、道是心─人的心就是道,心外無道。

  七、道是理─天有天理,人有人理。

  八、道是氣─氣是道的化身。

  九、道是中─中庸謂之道。

  十、道是和─凡是所有不同形式、狀態、秩序的調和皆為道。

  似乎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道」,也影響了對天人合一的看法大有不同,但以交叉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各種天道、人道的融合、聯繫的核心,亦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天人合一」的理論,於是有了「天人不相勝」、「天人不二」、「天人一氣」、「天人一體」、「天人相應」等深度、廣度的天人關係的研究。真正提出「天人合一」的名詞,是北宋張橫渠(張載)先生,才成為中國文化中最獲得尊重與核心共識。我在此開宗明義首先解釋天人合一關係,主要目的是幫助各位同奮整理出對天人合一的觀念,回歸到師尊的天人合一觀念。

  進一步我要提出人類面對天人關係有兩個系統:第一個是外在超越系統,它是因人類所面對與受到的外在物質世界時空變遷的影響,如生命在時間上的有限性與脆弱性,在空間上轉換的局限性與突破的艱難性。第二個則是內在超越的系統:它是人類所面對的內在精神世界最難突破超越的心性上的糾結與變化,以及情欲上的沖擊與腐蝕。

  正如本師世尊在教義《新境界》緒論中所揭示:

  「凡是太陽光線所能照射到的地方與人群,莫不正表現瘋狂、掙扎、呻吟、苦惱、恐怖、疲痺。」因之,今日人類都希望透過宗教經驗與信仰,撫慰人們的心靈,超脫現實的苦難,甚至通過宗教行為,使人們的生命超越有限,進入永恆、以及正義的要求,獲得平衡與如願實現。

  人類還有一些有智慧的先聖先賢,他們了解人類除了有外在時空的困擾外,還有內在心理及情慾的問題,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得道之前,有人問他:「宇宙本體是什麼?」他回答:「我所要解決的是人的內心如何面對苦痛的問題。」

  因之,今日世界各宗教裡的苦難,既是對現實苦難的反映顯現,也是對現實苦難的抗議與歎息。同時又期望通過宗教的信仰與經驗,滿足與解決人類外在物質世界與內在精神世界的突破與超越,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由於人不斷想超越天和人之間關係,進一步發展了對天人合一的觀點,例如:基督教喀爾文新教派主張人努力奮鬥所做的一切就是等 上帝最後審判後,取得進入天堂的資格;佛教認為人最大苦難就是因為有「因」,才有「苦果」,所以主張出世,斷一切「因」;道教認為人的問題在於「有身」,所以提出「無為」以合自然;天帝教主張人應該與自然結合為一,師尊提出了「自然是充滿生命的自然,生命是充滿自然的生命」、「人非純粹的人,天非純粹的天」、「人在宇宙中,宇宙在人中」之觀念,所以師尊經常強調:人是在一呼一吸間,生命與自然交織為一。天帝教的天人文化(教義)、天人合一(靜坐)、天人親和與天人炁功方便法門,皆是建立在這種天人合一觀的基礎上。

  師尊民國三十三年在「真理行健」一首詩中說:「宇宙大無涯,時空相假借,生化原自然,新陳來代謝,惟有性心真,靈明常放射,斯天不生人,萬古常如夜。」肯定宇宙間因有萬性萬靈的生命存在,但如果沒有「人」,整個宇宙是炁,是寂滅的。他老人家對天人合一的基礎,是肯定了人的主體價值,所以他老人家在《新境界》第七頁中說:「如何開拓人類生存競爭的思想領域」。亦在建立人的尊嚴,糾正人類一些認為「天人對立」或「天人之際」(天人間有一道線相隔),以心物一元二用論的哲學思想,將神格義、自然義、理性義的天人結為一體。所以他老人家說:「無所謂心,無所謂物,兩者實為渾然一體,流行不休的兩方面,物不離心而獨立,心不離物而空寂,兩者不能須臾分離。心與物的關係如一個手掌之有手背與手心之分」。依此將天人關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相因相成,互動互補的「天人合一」。

  當我們今日讀到本師世尊在《新境界》第四十七頁提示:「操之在人生之中,不操之在人生之外。」,是何等大的氣勢啊!師尊同樣地從人的外在的超越的系統與內在的超越系統以「和諧的秩序」的道的觀念,融入與解決了「天人合一」的問題。

  師尊解釋道為「和諧秩序」,為了維持宇宙和諧,天有常道,天不變,道也不變,如這「和諧秩序」的道發生了變化,宇宙秩序就會破壞而招致毀滅,人也是一樣,人群社會只要有和諧秩序就不會有戰爭。在和諧秩序下所構成了天和人的關係,所以天帝教的「天人合一」是人與天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神媒和諧。                
(八十四年七月九日)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