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從賤土低賣到技術壟斷,中國的稀土位居高端(第28講)
宋興洲 2025-07-15 10:35
宋興洲
編按:國際局勢詭譎多變,與本教「救劫使命」息息相關,自466.467期起,特邀前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宋興洲教授,開闢「興仁光洲月話」,針對國際政經局勢、兩岸發展予以分析,冀使同奮瞭解掌握整體發展趨勢。
所謂稀土(Rare Earth),是17種化學元素的合稱,稀土金屬包括: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鈧(Sc)和釔(Y)。它們混合和隱藏在地球礦物之中。除放射性鉕之外,其他稀土在地殼附近的含量並不少,但由於稀土礦物的化學特性,開採和提取過程複雜,過去很少能大規模採集,這些化學元素也因此統稱為「稀土」。
臥薪嘗膽稀土制衡
稀土具有優異的光、電、磁、催化等物理特性,也能與其他材料結合成為性能不同的新型材料,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耐熱性、耐蝕性等,一般常應用在高科技產品上。
舉凡電動車、手機、永久磁鐵、風車、高鐵、醫學掃描機、雷射、光纖資料傳輸、螢幕磷光體、銀行紙鈔防護、催化劑等,都會用到大量的稀土元素,可以說支撐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尤其高科技設備包括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電腦零組件、半導體等,另外如再生能源、軍事設備、玻璃製造和冶金等也需要用到稀土元素。
不過,一個明顯的對比,那就是,上(20)世紀90年代,中國稀土賤賣如土,西方笑納資源還暗囤庫存;而如今的中國則掌握了全球90%稀土永磁市場。為什麼如此?其實,中國只是用西方制定的遊戲規則,逼西方吞下「合規管控」苦果,從資源賤賣到技術壟斷,這場反擊絕非偶然,而是中國臥薪嘗膽的必然勝利!
40年前,西方一手導演「資源掠奪」大戲,逼中國淪為稀土賤賣苦力。證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美國本是全球最大稀土生產或地區,法國羅地亞等西方企業壟斷冶煉技術,嚴禁向中國出口核心工藝,導致中國只能出口粗礦,再以百倍高價回購精煉產品,白白流失數百億美元財富,西方更玩起「放水養魚」把戲:鼓勵中國敞開出口,實則暗囤資源。例如,日本從中國進口稀土後埋地儲存,足夠用幾十年。
以規制敵反守為攻
美國90年代關停本土礦山,全賴中國供應,既耗竭中國儲量又轉嫁污染。西方用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為盾,低價蠶食資源,還倒打一耙,指責中國「破壞市場」。2010年,中國試圖限制相關資源的出口,西方立即提起WTO訴訟,逼中國2015年取消配額關稅,重回任人宰割。
但西方算盤打錯了。中國忍辱負重,非但未垮,反在技術暗夜中點亮星火。80年代,中國科學家突破冶煉瓶頸,將稀土附加值提升20倍,收購羅地亞等西方巨頭,實現從「賣土」到「賣技術」的逆轉。這20年臥薪嘗膽,為今日反殺埋下伏筆。
西方以為規則是枷鎖,中國卻視之為武器。中國反擊的精髓,在於「以彼之道,還施彼身」。2024年《稀土管理條例》出臺,非旦堵死走私漏洞,更祭出「180天臨時許可」和「全套商業機密申報」兩種方案,直攻西方面門。條例要求企業實錄入產銷數據,實施一物一碼追溯。
西方想進口稀土?先填180天申請,詳述用途,技術細節,甚至開放工廠核查。這套「合規管控」本是歐美制裁他國的手段,如今中國原樣奉還。證據揭露,歐美軍工依賴稀土製造導彈制導、戰機引擎;車企靠稀土永磁驅動電動車電機,斷供即停產。
但中國新規下,西方企業填表如闖鬼門關;申報商業機密恐洩露核心技術,不申報則許可駁回,產線停擺。例如,美國MP材料等公司只能分離輕稀土,對中重稀土束手無策。填表時,連提純工藝都得曝光,否則180天後許可失效。西方媒體哀嚎「經濟脅迫」,但中國只不過學西方「專利大棒」舊招。
禮尚往來以制其制
2010年西方指責中國「資源霸權」,10年後中國稀土加工技術領導全球,每噸附加值翻20倍,規則用得比西方更流利、順暢。這並非霸道而是公道:西方先掀晶片封鎖桌,中國才以稀土「禮尚往來」,逼其在規則牢籠中自食惡果。中國不僅玩規則,更靠產業實力勒緊絞索。
證據顯示,中國稀土礦產量占全球60%以上,精煉業務壟斷92%,稀土永磁材料控制90%市場,西方軍工、車企命脈全繫於此。2022年起,中國精準操盤價格戰:新能源汽車產能放緩,稀土供給剛性,價格暴跌50%。西方巨頭利潤腰斬、裁員關廠。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曾狂言:「西方必須控制中國稀土」,如今反成笑柄。
2022年,美國國防工業對華稀土依賴度高達78%。中國稀土生量占全球60%,但加工能力占90%。美國軍方每年進口的稀土中,80%來自中國。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每艘需要消耗1.5噸稀土磁材,這些磁材原料,90%來自中國。
軍工命脈稀土鎖喉
稀土總被稱為工業維生素,釹(Nd)、鏑(Dy)、鋱(Tb)(都是稀土元素,且都屬於鑭系元素。釹主要用來製造高性能磁鐵,鏑和鋱則常用於提高釹磁鐵的耐熱性)這些元素是現代武器系統的心臟節律器(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又稱心臟起博器,是一個幫助心臟以正確速度跳動的一個小型電子儀器)。F-35戰鬥機(主要用於密接支援、目標轟炸、防空截擊等多種任務,將是美國與其盟國在21世紀的主力戰機)的隱身能力,靠的是含釹的複合材料,這種材料能吸收雷達波。但全球80%的釹礦產自中國。沒有它,F-35戰機的隱身優勢就毫無作用。
核潛艇的渦輪發電機需要釤鈷磁鐵。而釤的冶煉技術,中國掌握著全球90%的產能。美國海軍的核潛艇,每艘的推進電機都離不開中國稀土。導彈的慣性導航系統依賴高性能陀螺儀,而陀螺儀的核心是含釓的磁致伸縮(magnetostrictive)材料。美國軍火商雷神公司承認,關鍵陀螺儀組件必須從中國進口。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2023年報告指出,美國若與中國稀土斷供,F-35的隱身能力將下降40%,核潛艇的續航能力將腰斬!
三重困境戰略失靈
那麼,為何強大的美國搞不定稀土?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技術,中國能把17種稀土元素分離純度做到99.99%,美國至今只能做到99%!這0.09%的差距,讓美國稀土在高端軍工領域形同廢鐵!二是成本,中國稀土產業鏈形成規模效應。冶煉成本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美國若強行國產化,F-35的單機成本將飆升30%。三是環保,稀土開採會產生放射性廢料和有毒廢水,美國環保標準嚴苛,開採成本再翻三倍,而中國有環境成本轉嫁能力!更諷刺的是,美國MP開採來的稀土,70%賣給了中國加工廠,因為美國自己沒能力提煉。
也就是說,歐美本土礦藏豐富,但提純技術缺失。加州礦山重啟也得運礦到中國加工。所謂「去中國化」戰略徹底破產,這並非巧合,而是光天化日下的實際作為。中國以價格槓桿扶持新能源產業,低價稀土助中國電車碾壓全球,西方車企卻因成本飆升,在填表還是停產間掙扎。
制衡西強格局重塑
證據顯示,實馬、通用等為求稀土供應,被迫接受中國核查人員入駐工廠,商業機密裸奔;軍工業更慘,洛馬、雷神等因稀土斷供,導致導彈產業線停擺,美國國防部急求囤貨,卻遭中國追溯系統攔截。走私無門,西方輿論叫囂「制裁」,但中國握緊工業主動權,嚴控總量、鼓勵研發,逼西方要麼合作,要麼退出歷史舞台。這場稀土戰爭,終讓西方認清事實:中國不再是沉默羔羊,而是規則制定者。
證據指出,中國從鎵、鍺到稀土連環出拳,每次皆中西方痛點,非為「脅迫」,而是正當防衛。2025年新規下,西方企業為180天許可卑躬屈膝,本質是習慣中國話語權的起點,過去頤指氣使,今朝填表求批,但中國深諳「底牌不輕出」之道,未全面禁運,反釋放放鬆信號,既穩資本市場,又引西方內鬥。
長遠看,稀土戰爭將重塑全球供應鏈,中國以政策槓桿倒逼產業升級。從賣礦轉向研發永磁新材料、人形機器人等新領域需求爆發,西方若拒「合規」,恐永失科技霸權。證據警示,西方若執意「小院高牆」封鎖技術,只會加速中國自主創新,重演晶片敗局。封鎖什麼,中國就反制什麼。
總之,美國想以精密晶片禁止出售中國,阻礙其發展,並以貿易戰方式迫使中國就範,但中國則不會任美國隨意擺佈,反而握有一項利器或王牌:稀土。不但在量上而且在技術上,稀土在中國都是第一。所以,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短期內不但不會輕易消失,反而可能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