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衝突與解決途徑之我見
中華天帝教總會監事/馮緒公 2001-11-01 12:00
既然各教均信仰 上帝為唯一尊神,
又何須分疆劃界,相互排斥,甚至衝突戰爭?
廿一世紀全球化精神文明之復甦,
需以「自省而奉獻,寬恕而和平」,修己安人,
宗教間摒除己見,緩解對立關係,
誠意協議世界永久和平,
則全球人民幸甚。
九月下旬,個人參加了一項由中國佛教會淨心長老發起的「世界宗教合作會議」,在共同研討「宗教衝突與解決途徑」的主題中,發表了一篇感想,在此特別匯整投稿教訊,就造成宗教衝突的原因為何?如何解決宗教衝突?來發表個人淺見,若有不妥或不周延之處,尚請大家見諒及指正。
一、前言
希望我們忘記,充滿災難的廿世紀。
據聯合國統計資料,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九七年人類死亡於軍事戰役、各類血腥暴力屠殺……等人數約為三億五千萬人。這些殘暴的殺戮罪愆,皆來自於人類為奪取領土、主權、權位、財物及宗教紛爭……等因素。人類無知瘋狂的製造精良武器,殘害同類,還自稱「萬物之靈」,真是羞愧。難怪英國歷史學家 Eric Hobsbawm說:「希望我們忘記廿世紀,因為那是充滿災難的世紀。」
回顧十一世紀,土耳其攻打小亞細亞,壓迫君士坦丁堡而引發十字軍東征,並經歷四次東征均無法迫使回教徒屈從;又兩百年來西方列強一直輕視且侮辱阿拉伯人(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殺了五百多萬猶太人,一九四八年,由英國領銜在聯合國通過決議,准予猶太人在巴勒斯坦人土地上建立以色列國家,相反地並沒有幫巴勒斯坦人建立國家,逼使他們逃離家園住進難民營已達半世紀之久),因而產生回教與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世仇,稍有不慎即導致擦槍走火,從巴勒斯坦自治區不間斷的對抗中可得知。
最近幾年巴勒斯坦人欲從聯合國取得建國的承諾,惟一再遭到以色列及西方強盛國家杯葛阻止,在新仇加上舊恨之下,這些同文同種相同宗教信仰的阿拉伯回教徒感到莫大屈辱,且同仇敵慨一致反對以色列以及偏袒以色列的國家,甚至產生對立的行動。
二、說明
教宗主動謀和之義行,足為世人典範。
由於上述回教與基督教的仇恨和衝突,回教徒把天主教教宗視為頭號敵人;在一九八一年五月回教恐怖分子阿卡刺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雖身受重傷,仍寬恕兇手甚至去監獄探望,還為他祈禱。在二000年三月,教宗公開向全球眾生反省懺悔,教會過去二千年中所犯的罪孽(如:十字軍東征造成基督教與回教的深仇大恨、使猶太教徒受難、不尊重女性權利……等),並祈求 上帝寬宥;年邁的教宗藉千禧朝聖之旅,來到了巴勒斯坦耶穌誕生地伯地恆進行親和訪問,以追求天主教與各宗教間之友好與和諧。相信誠信的回教徒、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們對教宗忍辱負重,以消弭數世紀間宗教間的仇恨及敵意的用心及誠心感到敬佩。教宗自解心鎖、解冤釋結,寬恕刺殺他的人且主動謀和之義行,足堪為現今世界上有影響力之政治家、軍事家們追求和平的典範。
歷史學家錢穆先生曾說中國古代信仰有兩個特點:
(一)著眼於大群體,不在於小我(私自祈求)(私自籲請)。因此歷代祭天大典均由最高行政首長主持;就算宗族祠堂仍站在各宗族的共同利益或需求來祈求祖先護佑。一切祭祀以公不為私,是中國信仰的特色。
(二)信仰對象不是絕對的一個神,是有組織有系統的諸神統合在上天之下,稱之為「一之多神」。
管理哲學教授曾仕強指出:中國人拜神之前,必先拜天。因天為宇宙間唯一至高無上的主宰「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諸神莫不敬服天,體認天的規律。故先徵得天之首肯再來拜神,成為我國獨特之祭祀倫理。我們的信仰,既非一神也不是多神,應該是「一之多神」,把多統會在一之中,而一又涵蓋多神,打破了一與多的界限。
現今世上許多宗教都信仰 上帝(天主)是唯一尊神,但令人不解的,各教卻依然分疆劃界,互相排斥,甚至引起衝突及戰爭。反之多神教目標及對象甚多,各自為政,分散力量,較不易打起來。
中國祭祀倫理要求,人和神必需正大光明及公正無私來履行義行並追求真理,以拉近與天的距離。加上孔子推行三戒:「戒色、戒鬥、戒得」;老子提倡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不敢為天下先」,均深深影響中國人之思維,因此中國較少因為宗教而發生衝突或戰爭。
三、建議
儘速會通各知能領域,神人相親,化延劫難。
前些日子,一位身懷炸藥的年輕巴勒斯坦人衝進以色列境內鬧區企圖炸毀人物,九月十一日美國遭到恐怖分子攻擊,似乎可發現,事件相關三個地區的人民大多為回教徒及基督教徒,亦可推測恐怖事件已造成兩大宗教之衝突暨對立,有部分人「已失人性」,而有引發殺機之行動,宛若人禍之「大災難,時候到了」,懇請各宗教領導人,秉持「劫由人造,必由人化」之原則,發揮物質軀體能力,思維感應能力暨無形靈體能力,儘速籌組「合力化解全球災難會議」,以化延全球面臨之天災人禍殺機。會議主要任務為;
(一)提供全球各階層人員正確的宇宙人生真相、真理的理論及經驗,並排除各種人為障礙、衝突及化延有形無形之災難。
(二)提供各國政府決策人員、政治人物、軍事將領……等有權力者,對科學、哲學、宗教三類知能之互動知識及運用技術,以讓各國政府施政、決策方針能符合專業、法律、協調、理性、權變、遠見、反省、寬恕、無私之精神;摒棄意識型態,強權式國家主義原則……等決策方式;世界各國間共存共榮「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天災人禍之劫難可漸遠離,地球則能返回「人類和平相愛的福地」。
(三)推行中華祭祀倫理「一之多神論」,其屬於「人心教良心教」之宗教模式,宗旨為端正人類良知,以家庭作為培養良心的大公無私的家教開始;心正自可感應正神,對明白真理有很大之助益。易經繫辭傳說:「神以知來,知以藏往。」科技發達後被認為知識才可靠,代表神的智慧(未知部分)反而不受注重,也就是說「神已離我們越來越遠」;惟有智慧(神)和知識(已知)相輔相成,才能逐漸減少種族間之紛爭,乃至宗教衝突。
四、結論
共同來省思廿一世紀全球化精神文明的新價值觀。
蘇格拉底曾云:「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未來學家Aurelio Peccei說:「如果人類是混亂、鬥爭和卑鄙的總和,那麼未來將是不幸的。」大陸作家余秋雨認為文化人該成為激情的引導者,不要去散佈激情當中的「惡」;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李子弋說:「寬恕為眾善之門」。因此廿一世紀全球化精神文明之復甦需朝向「自省而奉獻;寬恕而和平」為內涵的「修己安人」的價值觀。已發生衝突之宗教間,應摒除己見,存仁求和,以緩和疏解緊張的對立關係,並誠意協議世界永久和平,則全球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