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字真言故事集─談儉

廿字真言故事集─談儉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98期 » 廿字真言故事集─談儉

湯賢萱  1992-03-25 11:15

  節儉要適時適度恰到好處

  既不揮霍無度 也不慳吝刻薄

  儉是奢的相反,是減省的意思。節省不浪費叫節儉、儉約。儉省樸實稱儉樸。既勤勉又節儉叫勤儉。蔣故總統經國先生說:「賺錢要正當,用錢要得當。」君子取財,固然需取之有道,而用錢則應持「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原則。該用的時候一毛不拔稱之謂吝嗇;不該用的時候隨意花用稱之謂浪費。吝嗇與浪費都是不合節儉意義的。節儉的內涵應該是適時適度,恰到好處。既不揮霍無度:亦不慳吝刻薄,而能中節適度。

  由儉入奢易 由奢返儉難

  古人說:「儉以養廉」,是說節儉可以培養廉潔的情操。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一個生活奢侈浮華的人,一旦山窮水盡,必定忍受不住貧困的煎熬,往往鋌而走險,作奸犯科,造成禍害。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只有節儉自持才是克制無窮欲望的良方,也是養成廉潔美德的根本之道。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司馬光於《訓儉示康》一文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是的,一切有德行的人,都是從節儉中養成的。因為生活節儉的人,生性恬淡,安分守己,少私寡欲,不貪圖富貴;不受財物的役使。平日言行莊重;生活嚴謹,品德自然清高有節。如東晉時的陶侃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他們均素性勤儉,力求節用,而受人敬重,受人稱揚。又如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本是一個貧農,但他克勤克儉,終成鉅富,可見人欲創一番事業,唯有養成儉樸的習慣,才能享有成功與富足。

  奢侈是德義的滅亡

  落於虛榮泥淖中會愈陷愈深

  一個人崇尚奢靡,穿必錦衣,吃必玉食,住必華屋,行必轎車,處處講排場,重體面。他的心性一定虛浮不實,好高騖遠,好逸惡勞,如此就是家財萬貫,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又因慾望難填,揮金如土,容易養成貪財好貨,無所不取,無所不為的行徑。當奢靡習慣一旦養成,在虛榮的泥淖中便會愈陷愈深,終至不可自拔,最後必窮途末路而觸蹈法網,為社會大眾所不齒。西諺有云:「奢侈乃德義之滅亡。」古人所謂「為富不仁」,「富不能超過三代」,也是同樣的道理。如西晉時的石崇,富可敵國,但是到處以奢華向人誇耀,最後終於死在刑場。又何曾每天食用要花一萬錢,到他孫子,終因奢侈無度而敗毀家業。

  孔子說:「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奢侈浪費成為習慣,就會盛氣凌人,不懂得謙虛待人的道理。一個生性節儉的人,他的衣食居住就顯得簡陋,兩相比較之下,與其不懂得謙遜而惹人討厭,還是寧願簡陋一些的好。」

  儉是惜物惜福兼惜德的表現

  古代的君子,一輩子保有的器物,即使破損仍捨不得丟棄;一件皮裘即使穿一輩子,仍不因破舊而拋棄,看起來似乎太過儉省,其實也是惜福惜物兼惜德的表現。老子以節儉為寶,儒家以節儉為美德。事實上不只財物金錢需儉省,其他如時間、精力、能源各方面,也必需與金錢等量齊觀,儉約金錢可以富家富國;儉約時間,可以充實自己;儉約精力,可以創業長壽。儉約言語可以養氣養精力。凡事省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可見儉約對於個人在物質與精神層次的提昇,具有一股無形的大力量。

  勤儉建國精神

  儲蓄才能發揮儉省功效  要將錢財化為無窮知能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曾昭示我們「勤儉建國」、「勤儉建軍」的道理,可見勤勞儉約是建國建軍之本。該如何儉省呢!在日常生活當中,必需自儲蓄著手,唯有儲蓄才能發揮儉省的功能。只要大家量入為出,撙節開支日積月累就能積蓄一筆小錢財。人一生當中多少都會遭遇難關,平時有儲蓄,臨時不用急。因此儲蓄是人人生活所必需。

  據統計,台灣在一年之內,花在吃的費用,足夠建造一條高速公路,假如我們能節省其中的一部分而轉投資其他生產事業,一定可獲致更高的經濟效益。

  李總統登輝先生日前提示大家,不要忘記過去刻苦奮鬥的日子,應該重振以往「勤儉建國」的觀念。今日台灣民生富裕,經濟繁榮,完全是幾十年來全國同胞縮衣節食、胼手胝足所換來的。遺憾的是時下一般青少年,卻不懂得如何惜物惜福,往往一擲千金沉淪在紙醉金迷,奢侈糜爛的生活中,怎不令人憂心呢!

  今日的儉,除了平時儲蓄、省吃儉用之外,更應該進一步把有限的資源,發揮最高的使用價值;把金錢財富用於學習各項技能,或用於文學藝術的陶冶;或是旅遊考察增廣見聞等。將錢財化為無窮的知能;將對物質的欲望提昇為知能的追求,以充實心靈,美化人生。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儉應賦與新的意義與內涵,但其基本精神是不會改變的。

  以儉樸為榮  以奢靡為恥

  李總統說得好,不要因眼前生活富裕而喪失精益求精的精神。古來多少富裕強大的帝國,終因人們的驕奢淫逸而宣告滅亡,足為我們的借鏡。今後我們要克勤克儉,建立「以儉樸為榮,以奢靡為恥」的觀念,人人躬身實踐,社會才會和諧進步,國家才會富強康樂。今日的富裕不算什麼,我們要更加惜福、更加節儉。

  故事舉例(一)

  仁慈節儉的聖君唐堯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黃帝的子孫非常之多,光是兒子就有廿五固,孫子就更多了。黃帝以後傳了幾代,傳到了堯,堯的國號為唐,因此又被稱作唐堯。

  堯是一位仁厚的好國君,當他在位期間,為百姓做了很多事,其中最有貢獻的一件就是制定了農曆,他曾派羲和等四人,分別往東、西、南、北四固方向去測量日影,然後訂定每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年分十二個月和春、夏、秋、冬四季。自從有了比較準確的農曆之後,農民播種,耕田,收割都有一定的季節,不致於耽誤天時,而影響農作物的收成,這是堯的一大德政。

  堯從不為自己設想,他一心一意只求百姓能安居樂業,他深恐自己施政有錯,便叫人做了一個大鼓,叫做「敢諫之鼓」。無論任何人,只要他認為堯有不對的地方,都可以去敲鼓說出錯誤之處。另外他又立了一根木柱,做「誹謗之木」,不論是誰,只要他發現堯的缺失,都可以到那根木柱旁邊去批評,堯這種廣納各方建言的寬厚心胸,嬴得了百姓的讚賞與信服。

  堯認為自己既然是一國的君主,那麼百姓生活的好壞,就應該由他一固人來負責,所以他說:「在我的國家裡,如果有人餓得沒飯吃,那一定是我使他挨餓的;如果有人沒衣服穿,那一定是我使他受凍的;如果有人不幸犯了罪,那也一定是我的施政不夠好,才迫使他去犯罪的。」堯是這樣的愛護人民,因此,在當時雖然有旱災和水災,百姓仍然愛戴他而沒有半點怨言。尤其在他死後,百姓都痛哭流涕,哀號不止,就像自己的父母死了一樣,也由此可見,堯是多麼的仁愛而深得民心了。

  堯不僅宅心仁厚,在生活上他更是刻苦節儉。他雖貴為一國之君,但仍然住簡陋的茅草棚子,吃粗糙的米糧,喝野菜煮成的湯;夏天穿粗麻布的衣服,冬天也不過加了一塊獸皮禦寒。至於用的東西,更是力求簡單,樸素,一點兒也不講究。

  由於他生性節儉,因此他從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沒有個人的私欲,完全以天下為公。在他死之前,他覺得兒子丹並不賢能,就不打算把王位傳給他,另外派人四處打聽,準備把王位讓給最賢能的人來繼承。後來堯找到舜,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再經過一番考驗,証明舜確實是個賢能的人,才把帝位讓給舜。後來舜老了,也依照堯的作法,把帝位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禪讓政治」。

  各位小朋友!堯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但是他生活節儉、樸實,從不為自己打算,而把一切心思都放在人民身上,尤其他把君位傳給真正賢能的人,而不傳給自己的子孫,這種胸懷多麼偉大,不是大仁大賢的人,是絕對做不到的。

  故事舉例(二)

  勤儉持家的賢母敬姜

  春秋時代,魯國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名叫敬姜。在她生下了兒子文伯之後不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她獨自辛辛苦苦地撫育文伯,一心只期望文伯將來長大後,做一位勤儉清廉的好官,能為國為民服務。

  敬姜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把文伯撫養長大,當文伯在朝廷擔任要職的時候,她還時時告誡文伯說:「你千萬不要因為做了大官,就變得驕傲奢侈,懈怠公務,你應該更加克勤克儉,謙虛為懷,否則就對不起你死去的父親了。」敬姜一生勤儉持家,並不因為兒子做了大官,就安享舒適的生活,她仍然勤勞節儉,每天紡織到深夜,才去就寢。

  有一天,文伯上完了早朝,就回家拜見母親。這時候,敬姜正在紡麻,文伯就對母親說:「現在我已經做到了上大夫的官位,收入很多,您又可必還這麼辛勞呢!如果讓別人知道,一定會說兒子不會侍奉母親,不懂得孝順母親。」

  敬姜聽了,很難過地說:「文伯阿!我原先以為你已經長大成人,很懂得事理了,現在聽你說的這番話,才知道你根本還不明白事理。像你這樣不懂事的孩子當了官,我真是替國家擔心。你可知道,一個國家要強盛,全靠國民的勤勞。因為勤勞的國民知道節約儉省,儉省的人不貪不取,國家才會強盛富有。如果人們都不勤勞,只貪圖安逸享受,過著奢靡浮華的生活,不思進步,不求上進。這樣,不但在個人是沒有出息,甚至國家也將逐漸步入滅亡之途。一個國家就是再強大,資源再充裕,但是國民卻都是不事生產,只求安逸,醉生夢死的人,國家必定會日漸貧窮;反過來說,一個國家即使沒有豐富的資源,如果全體國民都很勤勞節儉,不奢侈浪費,國家也會慢慢富強起來的。今天你能夠做大官,獲得很高的待遇,完全是國家給你的恩澤,更應該節儉過日子,把多餘的錢,幫助窮苦的人才是。再說,紡織工作,乃是一般婦女們應當做的事,就是皇后,以及一般官吏的妻子,也應該製作一些衣物。何況一個人,如果不能保持勤儉的好習慣,就容易養成驕奢的壞毛病,難道你也要我有那種壞的習慣嗎?」

  文伯聽了母親的一番話,感到慚愧萬分,從此更加克勤克儉,而成了一名清廉的好官。

  各位小朋友,由上面的故事中,我們知道,勤儉是多麼的重要,請捫心自問:「目前的生活是否太過於奢侈浪費?」讓我們謹記朱柏廬先生家訓中說過的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