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炁)化論性命雙修 黎光蛻

氣(炁)化論性命雙修 黎光蛻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04期 » 氣(炁)化論性命雙修 黎光蛻

黎德安  1992-09-25 11:00

道家與道教學術研討會提出論文之一 氣(炁)化論性命雙修

一、前言:

  中國靜坐之稱為黃老之學,就是仙學,以丹鼎大法研究神仙之學,必須超凡才能入聖,最後天人合一,「道家的學術淵源於上古文化的隱士思想,歷朝雖有階段的改變,在實質上,卻是一脈相承,并無多大的變更,只有循歷史文化發展的途徑,吸收其他外來的學術方法擴充而已。道家學術思想的中心,便建築在這一系列修煉的方法上,道教因襲道家內容,也是用這一系列學術思想做根基」,到了宋元以後,修煉內丹的神仙道法,接受佛家禪宗明心見性的妙理,同時又受到南北印度傳入密宗修法的互相影響,便在方法和理論上,產生兩個極重要關鍵:(1)主張性命雙修,是丹道的定則,為成仙的極果。(2)特別注重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個步驟。本文僅就賢者經驗、理論及文獻整理一番,將氣與性命雙修關係做一說明,企盼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二、氣在黃帝內經的意義:

  據專家統計:內經共有三0三個不同的諸氣名詞,而諸氣出現次數共達二八0八次,其含義之紛歧,實有甚於精或神,歸納如次:

  (1)人體臟腑經絡或器官系統組織之生理功能或全部動能,如氣府論「足太陽脈氣」。

  (2)人體內流動而含有營養的精微物質,如調經論:「人有精氣津液,四肢九竅」。

  (3)自然界流通運行,微小難見,但具有活性成分,與人體結構具有重大影響的物質,如六微旨大論:「天氣、地氣」。

  (4)食物、藥物或某種醫療方法,對生物體所引起之各種生化效應,如腹中論:「藥氣」;調經論:「針氣」。

  (5)自然界中,各種微生物或毒素之傳佈,及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之各種不良污染之環境,如瘧論:「邪氣」、「瘧氣」、「熱氣」。

  (6)某一種疾病或症候群,如脈要精微論:「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7)各種複雜的心理、生理反應變化或病理機轉,如陰陽應象論:「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恐。」

三、氣化在易經的意義:

  氣化在不同學術領域有不同規定,哲學上用以概括說明自然界一切物質形態的一切形式變化。中醫學則用以說明人體生命活動和自然界氣候的變化過程,氣化指氣的運動、變化,氣化理論是在對氣做出具體規定的基礎上,闡述氣的運動變化以及無形之氣與有形之物的轉化關係。哲學上氣的觀念最早見於西周末年伯陽父的思想中,但氣化思想早在易經已形成遠早於氣觀念的出現。先人以「日月之行」,和「陰陽之氣」適應農業生產需要,認識到「相其陰陽」和「燮理陰陽」的重要性。然而這些只是一種形象直觀,在成著于商周之際的易經中才第一次把陰陽觀念昇華到哲學層次提出發展變化和萬物交感的觀點。

  易經以「易」命名的本義就是講變易,如乾卦,明確提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一個「潛」─「見」(現)、「蹻」─「飛」的向上發展過程,當事物發展到極端時又會轉為「悔」,開始走向反面。萬物在陰陽兩勢力的矛盾運動中發生發展,其過程通過交感而實現。易經以有無交感之象作為判斷事物吉凶的原則,有交感者為吉卦,無交感者則為凶卦,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天應在上,地應在下,陽升陰降形成天地的交感變化。否卦則天在上,地在下,這種情形不會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變化。氣化理論的形成以內經為標誌,素問、靈蘭秘典論最早把氣化理論用于人體臟腑機能說明,指出「膀胱者,州都之宮,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變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實」,一切事物都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對變化之理認識最深刻,最詳盡的莫過於「易傳」。氣化為一個過程,其實質就在于發生、發展、變化。內經受易傳思想影響以陰陽為變化之父母,在動中對自然界和人體進行考察分析,把氣化過程按其變化程度用「化」和「變」區分,提出了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的觀點,以化言其漸,變言其著,把化與變分別看作是氣化的不同發展階段和造成「成與敗」。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成在動中建立,敗亦在動中形成。唯物辯証法認為量變是一種不顯著的非根本的變化,是事物在量上的增加或減少。質變是一種顯著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的形態向另一種質的形態的突變、飛躍。量變是質變的準備,沒有一定的量變不可能發生質變,而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闢新的道路。

四、氣的表現:

 (一)人體上:

  在中醫範圍,氣血是人體的基本物質,藉著有形的皮毛、筋、肌肉、脈、骨(髓)的協調,使得營衛運化,分清別濁,得以維持生命。氣為血之帥,由於氣有盛衰,氣旺血亦旺,生命力表現就積極、朝氣。反之,即可顯現病衰、痿靡。先天的原氣與後天的穀氣協調下,臟腑、皮部以至四肢末端均為氣的潤養,如此「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虛則受邪,旺則不剋」。以下是中醫經氣循行整體觀。列表以供參考:(見表一)

 △中醫治病主張從整體考量,本表是對「氣」在體內循行的理氣探源流程。

  在西醫範圍,人體的生理、病理基本物質是血、內分泌、神經系統,雖然不言氣(類似功能性作用),但研究觀察卻有著極密切關係。

 (二)氣功上:

  氣功是我國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的醫療保健運動,是古代賢人在自然界與疾病抗爭過程中,運用心(大腦意識)的作用,對身體實行自我調節的經驗總結,是一種獨特的身心鍛鍊方法,一般包括有呼吸(調息),動作(調身),觀想(調心),其中最重要的為觀想(調心),無論呼吸,動作的過程變化萬千,若得一靈常照,一心不亂,即可達到極高境界。有為與無為是相對的概稱,卻又彼此相關,大體而言,不同的環境、意境就有不同的修行方式,列舉一系統表,表二供參考。

 (三)科學上:

  由於氣本身看不見,摸不著,其修行方式又是何其眾多,讓一般人更是覺得玄奇、神秘,可是一些現象的發生又是確實存在,因此予以哲學上的思索、演繹外,科學上的証明,重現其本質是必要的,茲以一些變化供參考:

  1.手掌及臉部溫度發生變化:隨著以意導氣,其手掌、臉部的溫度亦可上升或下降。

  2.身體穴位量到低頻的震波:大陸學者在身體部分穴位(印堂、勞宮)用壓力器偵測到八─十三Hz低頻震波,比一般人高十倍左右。

  3.內臟產生蠕動:台灣三總醫院,用放射性鎝標定硫膠質,打入體內,再用γ射線偵測器測量氣功運氣前後肝內血流量變化,發現肝臟會呈現規律性的舒張及收縮,促進其血液循環。另外大陸研究中,當運氣經過胃腸時,也會急遽蠕動。

  4.腦神經的反應:北京中醫學院用聲音、閃光、觸覺刺激方法刺激神經末端感受器,結果這些神經訊號在大腦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是自主神經中樞所在部位腦幹則明顯處於激發狀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所做類似實驗顯示,練功多年以上的,其腦神經誘發電位與一般人有顯著的不同。另外,台大亦發現功法不同(初階),腦波的表現亦有增加振輻或減少(甚而消失)。

  5.生物能場:內氣外放經測試有紅外線訊號、溫度變化、微量的γ射線、紫外線、秦值降低,均顯示多種能量型式。

  6.大分子變化:北京清華大學發現外氣可扭動液晶的長鍵分子,使其旋轉,也可對電射光的極化方向造成部分影響。台灣陽明醫學院生化科以養氣、榖氣可改變癌細胞RNA合成量,DNA斷裂。

  綜上所述,人生時均有氣在運行,若經過特殊修行方式能隨心所欲的施放出來,中國數千年流傳的養生術,己經逐漸用科學方法、儀器揭開其玄奧,目前對氣的說明、解釋莫衷一是,但氣為一種能量,為心物合一的產品,卻是公認的。下視丘→腦下腺→生殖腺、腎上腺是人體的生命中樞軸,由儀器測試顯示與傳統修行煉心(大腦),鍊身(丹田)有著類似關係。

  假如大自然為一大天,那麼人便為一小天,自然界有陰陽消長,風寒暑溼燥火,年月日、四季、晝夜的規律變化,相對地人亦有一節律周期變化的活性物質,為「人氣」,亦可稱為生理時鐘,藉此人與自然保持一致的節律。中醫經典內經、難經對於天人交應關係有不少敘述,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難經,七十難:「春夏者,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秋冬者,陽氣在下,人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天氣有陰陽,年月、季節、晝夜之分,人氣的臟腑、經絡、俞穴亦有所區別,各種人氣節律、控制調節著人體的各種生理,并影響著發病、病機、症狀與病情發展,乃至影響到診斷、治療。有言:「保持丘腦上部和間腦上部間的結構完整,動物的晝夜節律就依然存在。」換言之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性腺這一生命中樞軸對於人氣節律有很重要影響,天氣影響人氣,人氣相應天氣,或許養生之術即在鍛鍊人氣而順應天氣。然而氣的運化并非修行的目的,它僅是過程的產品,唯悟得真理,見本心、了死生、智慧圓明、方為究竟。

五、性與命的意義:

  「性者,先天也,神也,和子(靈魂)也。命者,後天也,精氣也,電(粗糙凡體)也」,有謂「性者,神之始,神本於性,而性則未始神也,神所由以靈;命者,氣之始,氣本於命,而命則未始氣,氣所由以生」,又言「性之造化係于心,命之造化係乎身」,換言之,修性就是心念的鍛鍊,修命即肉體的鍛鍊,又言,「性命本不相離,道釋原無二致,神氣雖有二致,性命則當雙修」。易,說卦傳第二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易,繫辭上傳第四章所講:「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根據了解到自然界陰陽變化的前因後果,確立了各自不同的卦象,依順著這一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去處理客觀事物,事實証明,它們都能各得其所,因此「人類只有思想行動都符合了自己的自然本性,就能夠使自己的生命發揮出應有的全部作用」。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日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在使也」。在這互不分離的陰和陽,在人體內也是生命活動的原始能量,傳統的性命之說即是。性和命的關係是性支配著命,命依附於性;性寓於命中,屬陰;命守於性之外,屬陽,如此陰陽二氣相交於其中而融合一起,陰陽渾化,陰即陽,陽即陰;性即命,命即性,即而達到性命合一的先天虛無真一之炁,這種炁有極強促使物質生長形成的功能,如先天階段的胎兒,從受精卵生長、增殖、分化至成形的初生兒,只經過二百餘日,就有如此生機,捨先天之炁莫屬。

六、氣(炁)化與性命雙修的表現

  人身有三寶,精、氣、神。當初啼落地,隨著年齡,其間情慾亦與日俱增,而三寶損耗,以致衰老而去。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故能壽敞天地,無有終時,此生其道」,「道生」的目的,并不在求長生不死,而追求在大自然安排下,能完整地盡其在我度過其屬宇宙運行的一小步,又言「上古有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神,獨立守神,肌肉若一」,即指精、氣、神的鍛鍊方法與原則,此種自修自創的養生功夫,道家謂之靜參,佛家謂之參禪,即俗稱打坐,打掃心上地,坐出性中天,究其本原即性命之學。靜坐必須清心寡慾,無人無我,渾渾噩噩,順其自然運行,以合天體,茲以氣胎,電胎,炁胎、鐳胎供參考:(表三)

  氣胎(精化氣):由陽電(氣)引陰電(精)交流激盪循行復始,即抽鉛調汞工夫。

  ↓ 

  電胎(氣化神):陰電漸消逐步化為電胎,同時心意純一,引得大空之炁調和。

  ↓ 

  炁胎(神還虛):電炁相引而化變為熱性與多陽電性,即道家金丹,陽神。

  ↓

  鐳胎:為宇宙大動力與大能源結集,似熱核反應,只有陽電之熔合。

 

  氣由精化,精滿則氣充,氣充則神足,神氣足則思想靈敏,耳目聰明,體魄強健;然而精滿時,情慾亦強,此時順其男女交合,即凡道;性命雙修,清心節慾,逆修保養精氣神,即超凡。氣化即要此後天的陰精經過鍛鍊昇華為先天的真精,炁和一般後天所言的氣完全不同,不是大空之氣,也不是口、鼻、肺部呼吸之氣,有言「炁為和子中一種高等電質,與靜電軀體交流後,所發生的至陽熱流」,因此炁可說是後天返先天之氣,是一種頗高的能量。順行生人,這人在輪迴裏要做普通凡夫,逆修要借假我(色身)的三寶氣(炁)化階段達到真我,返本還原超出輪迴,得而永久在大空間、大宇宙逍遙自在。

七、性命雙修的體驗:

  靜坐修行法多種,個人參加天帝教正宗靜坐兩年餘,今提出其理論與原則供參考指教。進階次序為靜心靜坐,次而廿字氣功,再而昊天虛無自然無為心法,強調性命雙修,性功以廿字「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為原則,奉行一字,反省懺悔,貫通其它十九字,得而空空洞洞,一無所有;命功則以叩拜、誦誥,甩手配合,要求「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自渡、渡人,正己化人,小則盡享天年,大則了斷生死,永生共存,天人合一。其進階次序略述如下:(表四)。

  靜心靜坐:以廿字真言,逐字默想正氣自天門(百會),垂直貫注至臍輪(丹田),每二十字一遍,三、五、七遍後,隨其自然運行。

   ↓

  廿字氣功:採站樁以動作、呼吸、貫念二十字真言,互相配合,調整先後天氣運化。

   ↓

  昊天虛無自然無為心法:開天門、默念祖炁,煉元神、修身外之身,不守竅,不運氣,而氣炁自然運化。

   ↓

  天人炁功(精神療理):屬靈體醫學的一門,以先天之炁推動後天之氣,使體內陰陽得以平衡來改善身心病情。其宗旨在診心、救心以達渡化性靈,并非設計來救死回生或專治疑難雜症或絕症。

八、性命雙修的拓展:

  古言:「修性先修命,方入修行徑,修命不修性,修行第一病。」修行就是學習和實踐能夠使人精力充沛和盡享天年的知識和方法。人生必死,物質體一定要毀滅,只有鍛鍊精氣神創造的新生命,才能與宇宙共始終。修性即煉心,煉得一無所有,則「凡心死,道心生」;修命在鍊身,竅開關通,疏通經絡,則「病不生,外病不入」。心靜下來,自身陽氣即發動,而陰濁之氣亦開始排除,如此陽氣又提昇一分,氣炁絪縕,何患不光明正大。中國數千年來,由伏羲老皇至軒轅黃帝而至老子,負有傳佈宇宙大道使命的高人,都是從「靜」中參悟宇宙秘奧,主要目的為「超凡入聖,天人合一」至於藉靜坐為養生之道,只要能不斷下工夫,自然可袪病延年。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之藐小如滄海一粟,微不足道,卻可與道、天、地并列,甚而為其中心,「無人則宇宙萬古長夜,一切盡空」,不外乎三寶具存,藉著氣(炁)化使後天逆返先天,分清別濁,提昇能量,修得真我,與自然同步。大道無私,人人都有道根,人人都與道合,人人都能修道亦可得道,修道不外修己,身外無道,修道必先正心,道在人心,只有反求諸己,以人氣交應天氣,將人心相合天心。古來養生家、道家這種精神與肉體相配合,由物質而返自然的綜合修鍊工夫,經過數千年來千千萬萬人在不斷研究體驗得來的成果,是合乎科學上証明質與能可以互為化變的,這不單是中國老祖宗留傳下來的精神文明,而且更足以說明中國人一直認為在物質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精神世界的存在,所以中國思想一直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就是先有精神世界後有物質世界,性命雙修,精神鍛鍊、提昇即可縮短精神(無形)與物質(有形)距離,進而人合天和,回歸自然。

  「宗教、文化和科技並非對立,而是要互動發展,科技代表是生活中純理的、客觀的,科學的要義在從事客觀的、純粹的可能性,技術的要義則在於運用一種能控制的程序,在最短時刻中達成最大可能性的實現然而它的實現,終究無法使心靈感到充實喜悅,宗教文化則透過道德教化安頓人的心靈,使得到充實、深刻的滿足。」

  透過靜坐的性命雙修,結合神學、哲學、科學,使物質為人所用,避免機械化社會發展以及獨裁政治興起,人能與自然生態共存,繼而發揮人性的活潑,繼而對人性與宇宙的奧妙做最深切體會,始能湧現人類嶄新的創造力,個人的創造力時有衰竭之日,但是結合了宇宙生生不息之力,結合了人性無窮泉源,人方可無止盡地汲取創造力,日新又新。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