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師尊的殷切祝福就路回家—《通行三界十方的道名探源》

帶著師尊的殷切祝福就路回家—《通行三界十方的道名探源》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71期 » 帶著師尊的殷切祝福就路回家—《通行三界十方的道名探源》

黃敏警  1998-05-01 10:50

  你知道,帝教復興十八年來,錫道名的程序歷經三次變革嗎?
  你知道,先修十八期正宗靜坐班後,道名序宗又「悄悄」往下跳了一輪嗎?
  本文將帶領同奮一遊道名的淵源及演變的長河。

 ●師尊賜道名時所留下的珍貴手稿。/何光昌提供。

  習慣了以光(敏)字輩、緒(靜)字輩區分靜坐班期別的同奮會發現:

  先修十八期靜坐班之後,教系之道名又「悄悄」地往下跳了一輪:乾道為「平、奮、正、大」,坤道則是「綺、華、鏡、月」。與前兩輪道名不同的是,這回道名序宗依照年齡而賜,也就是說:日後只要一看道名的序宗,就不難知道其人「貴庚」幾何了。

道名序宗已歷三輪

  對許多同奮來說,參加正宗靜坐班,從此多了一個註名天冊,藉以通行三界十方的道名,是多麼殊勝的機會。在天帝教的法統、道統、炁統中,道名與點道─接引祖炁及傳授天人炁功、無形法技、原靈合體所代表的意義相同,皆為帝教炁統的一部分,一旦受賜,即意謂著與本師首任首席使者天人間的傳承有所聯繫,亦即在身心靈三方面與本師世尊的靈、炁作了無形的結合。道名的賜與,因此顯得無比珍貴。

  因為道名的莊嚴性,同為一國教區,道名本身是不可重複的,所以在日本教區,常見與台灣地區同奮同一道名者,美國教區亦然。關於道名的使用,師尊曾在教綱第二章組織第十條教系中明白指示:「本教教系,在亞洲中國語文系國家教徒同奮:乾道暫以維、光、普、照、顯、緒、嗣、禪、平、奮、正、大、朗、化、乾、元、一、道、德、風、萬、教、崇、中、淳、仁、熙、穆、啟、佑、康、同三十二字為序宗;坤道以賢、敏、淑、良、貞、靜、素、莊、綺、華、鏡、月、梅、雪、凝、香、慈、祥、溫、敬、智、慧、圓、明、儀、範、允、式、永、斯、揚、清三十二字為序宗,統緒長綿,嬗傳不替。」

  第一輪的光字輩與敏字輩隨著八十年乾先修十期、坤修三期靜坐班結業畫下句點,續起的先修十一期開始改用緒字與靜字輩。以光字輩而論,其父輩必為維字輩,其子輩則為普字輩,孫輩則為照字輩,坤道依此類推。緒字輩與靜字輩的賜名原則大體不離此。到先修十八期開始,序宗再往下跳一輪,賜名原則同時也有了變革。即以出生年次排列序宗,二十年次以前出生者為平字輩、綺字輩,以後以每二十年為一區隔,分為奮字輩、華字輩、正字輩、鏡字輩,六十年次以後出生者統為大字輩、月字輩。換句話說:日後道名在年齡的表現更趨於一目瞭然。

  天帝教復興十八年來至今,道名序宗已歷三輪,錫道名的程序亦經三階段的變革。復興初期師尊親賜道名,每位同奮的道名皆是師尊面談後所賜。八十三年十一月日本正宗靜坐班第八期開始,因為考慮到參訓人數益趨龐大,當時維生樞機顧及師尊老人家過於勞心勞力、靈光透支,因此經請示師尊後,將此項作業更名為「天錫道名」。有形所見是同奮在錫道名以前默禱後抓鬮,再與師尊面談親和敲定,無形則是由三位一體的本師首任首席使者於無形運化,與同奮祈求之心產生炁氣相通、心心相印的感應,通過天人親和自行擇取之媒介,達到確立道名註冊天籍的功效。這種方式一直延續到維生樞機正式接掌第二任首席使者天命後,才又應天人訓練團之請,回歸為原來的師錫道名模式,也讓同奮有更多與首席親和的機會。

道名音義象數各具其妙

  受錫道名或工作的同奮一入面談會場,少有不被其間氣氛的莊嚴肅穆所震懾的。師尊在賜道名之前,會先細細審閱同奮的報名表,而後端詳同奮的面相。師尊看同奮細膩的程度,大概不下一般人挑媳選婿,有時還會請同奮摘下眼鏡,撥開瀏海,好讓他看個仔細。邊想著如何給個適切的道名,邊就唸唸有辭,隨侍的同奮不敢問師尊唸些什麼,但揣度師尊的個性,大都同意可能是師尊和無形的應答。讓資深同奮印象較深刻的,還有師尊老人家邊沈吟邊搔銀白色頭顱或抹把臉的動作,老人家常常在錫道名前後,對弟子提出一語中的、直指人心的話語,常使弟子們瞠目結舌,或痛哭流涕。

  據維生首席的看法,師尊賜道名,多半依據同奮的先天後天,配合道名本身獨具的音、義、象、數,或互補、或警惕、或期勉。同奮的道名與先天如何呼應,一般人不得而知,但與後天配合者倒是可以略知一二。若是考量後天者,多與其事業有關;像是緒醫、普療,一看便知是醫師;靜系是系統分析師,而靜程則是程式設計師。除此之外,一般同奮可能不了解,師尊其實還考量了同奮本身後天的知識程度,遇到不識字的歐巴桑同奮,師尊會體貼地取一個常用字或筆劃簡單的道名,看到同奮的道名中居然出現數目字,別懷疑,那正是師尊體恤同奮之處。

  中國字獨具的形音義象數,讓深諳中國文化的師尊在取道名時展現了他獨到的國學涵養。從商的光空樞機受賜道名時無有異議,等到妻子參加坤一期靜坐班時,師尊又給了個「空」字,他不禁有點迷惑。這是師尊本身極樂意提起的故事,他常會在正宗靜坐班中對學員談起其涵意:「真空不空,空空生妙有。」光空樞機也不負師尊的期望,後來把公司更名為「妙有公司」,果然如師尊所祝福,生意鼎盛,即使遇上不景氣,業績仍能蒸蒸日上。另外像是讀音如「區」的「光曲」與讀音如「取」的「光曲」,二者看似同一道名,因為讀音不同,其義則異。類似的道名還有讀如「勒」的「光樂」與讀如「悅」的「光樂」。或者以通用字替代,所以既有「敏甜」,又有「敏甛」。

  面談會場莊嚴歸莊嚴,仍有許多溫馨鏡頭定格在當時隨侍同奮的記憶裡。少數同奮與師尊面談時,會相機提出請師尊代為消災解厄的要求,遇此情況,師尊多半會要求同奮誦唸皇誥;而事實上,依師尊所言「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乖乖誦誥者,絕大多數的氣色與身心都可看得出明顯的改變。

賜道名還有另類版本

  同奮多半只知參加正宗靜坐班可以受錫道名,不知道天帝教草創初期,師尊其實還有許多變通方法。遇有夫妻、兄弟同修或三代同堂,只要其中有一人參加正宗靜坐班,師尊會要求在賜道名時全數到齊,一併賜與道名。未有華山式集體誦誥之前,誦一聲皇誥就是一聲的時代,師尊曾訂定獎勵辦法,凡在一定期間內誦滿二十萬聲皇誥者,可以賜予道名。

  另外較特殊的則是特賜,像是某些政要,因為考慮其人有天命卻無時間參加靜坐班的因素,師尊會體恤地在皈師後即予道名,增加其人對天帝教的向心力以及天人相應親和的力量。如行政院長蕭萬長,永豐餘紙業的何永,甚至後來的台灣省掌院第一任掌教維基開導師都是在未參加正宗靜坐班之前即擁有道名。

  除政要之外,比較特殊的特賜例子之一可能是光昌樞機與敏芳同奮的公子普賢。普賢受賜道名時還是個四、五歲的小娃兒,當時是帝教復興初期,師尊正提筆寫字,準備送給早期同奮。這些隨著師尊開創帝教基業的原人,個個都是頗有根器的,師尊所賜的道名相對顯得氣勢磅礡,像是光昌樞機,師尊希望他能「光大道統,昌隆教運」,對現任輔教光照樞機則是期待藉由他的力量,讓 上帝的光普照中部。師尊在題賜墨寶之餘,不時還高興地哼哼不知名的小調,當時小娃兒就跟著爸媽光昌樞機與敏芳同奮在師尊身旁幫忙拉宣紙,師尊興致一來,隨手在宣紙寫下「普賢小弟:開天繼人」等字樣,誰是「普賢」?從沒聽過有個普賢呀?謎底揭曉,師尊笑呵呵地表示這幅字正是送給小弟弟的;這算是賜道名的另類版本。後來光贊的母親聞風而至,也來為孫輩求個道名,師尊念在光贊為教出力不少,慷慨給了個道名,就叫「普化」。

道名背後故事一籮筐

  天錫道名回復到原始師錫道名的同時,面談過程中亦時時可見無形感應及維生首席對同奮的苦心孤詣。天安堂的鏡笑同奮因為丈夫滯留大陸未返,必須獨力撐持生計,備極艱辛,維生首席特賜「笑」字,希望她在困頓之時能貫念坤元輔教,效法她老人家賢震今古的坤德,而能笑口常開。雲林縣初院的鏡文同奮,則是因為平日從事小說創作,又兼有天人親和的一些特殊經驗,像是光昌樞機的母親賢溫同奮未歸空前她已經有所預見,維生首席賜她「文」字,希望她能將所見所聞透過生花妙筆形諸於文。台北的桂正康同奮則是因為在證管會上班,皈師後每遇國家有重大經濟會議,他總會在開會前默唸廿字真言迴向,以期大會作出有利於國家前途的決議。較特殊的一次經歷是,我方與美方談判三0一條款的那次國際會議,他在事前亦以相同方式迴向,後來美方的報復措施較諸原先預期溫和得多,讓他對天帝教的法寶深信不疑。維生首席正色對他說:「你是有天命的。」道名就給「康」字。

  聽過師錫道名的種種,也許「天錫道名」的同奮會對自己道名產生懷疑,覺得自己的道名來得有點「不明不白」。天錫道名時期,曾有一位篤信佛教的坤道同奮因為抓鬮捻到「悲」字而遲疑,她也坦率地向當時的代首席表示自己不太能接受這個道名。維生首席婉言解釋一番後,她仍無法釋懷,維生首席於是要她向師尊的聖像默禱後再抓一次鬮,結果是個「歡」字!她當場感動得落下淚來,維生首席問她:「要悲呢?還是要歡?」她張著朦朧的淚眼,肯定地說:「我要悲字!」

  事實上,師錫道名也好,天錫道名也好,如果能不斷持續奮鬥,就不難體會:不論是什麼樣的道名,背後都寄寓了師尊深深的祝福。只要願意遵循著師尊的指引,踏上天人大道後仍能不斷精進,自能如師尊所言:「就路回家。」屆時同奮在天上相見,興奮地喊對方一聲道名,那會是多麼親切而又愉快的經驗!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