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學研討會十二篇論文摘要

天人之學研討會十二篇論文摘要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79期 » 天人之學研討會十二篇論文摘要

傳道使者團‧天人研究學會  1999-01-01 09:20

附:十二篇論文摘要

一、柳光赦—寶誥的天人親和觀

  皇誥與寶誥,是天帝教同奮與天親和的兩大法寶。《清虛宮弘法院教師講義第一集》指出:「兩誥皆是定心之寶,解厄之器,其無形加被靈氣至大至剛,無所不摧,無所阻塞;可以破邪,可以除萬魔,可以渡陰魅,可以治百病,可以調心性,可以修先天,可以悟真道,可以了塵緣;可以救天下之災劫。」這段話將皇誥與與寶誥的妙用闡發無遺。

  本文分就國家世界及個人兩方面探討寶誥的作用。

  就國家世界而言,寶誥是救劫的利器,也是醒世的寶筏。因為誦持寶誥的正氣力量可以化解災難,所以説是救劫的利器;因為寶誥的內容足以教化人心,所以説是醒世的寶筏。就個人而言,誦持寶誥可以消業造福,可以調和身心,甚至成聖登真。

二、李光光—試論皇誥—從各教派的「磕頭功」談起

  天帝教長期舉行「保台護國和平統一法會」,各地教院每天集體誦唸皇誥,於固定時間,各地教徒,同聲一氣,為天下蒼生祈禱,「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體現了天帝教的救劫觀,這是本教與一般祈禱最大不同處。

  各教都有類似皇誥的磕頭功,以與 上帝合一,本文介紹各大教崇拜性祈禱,希望透過了解、欣賞、比較與反省,看見自己的不足、缺點或優點,從而吸收豐富我們的天人合一觀。文中還觀察黃天教、在理教、天地門、皈一道等之磕頭功,發現與皇誥有許多類似之處。皇誥始於坤元輔教智忠夫人,她最初的宗教觀來自民間宗教,作者由此推測皇誥可能源於民間。另外,在皇誥對身心靈的鍛鍊,以及誦誥應秉持的心境,文中有深刻的描述。

三、黃光仗—靜參訣的功夫論詮釋

  本文針對「靜參訣」的層層境界,萃取出每一階段核心的重點功夫,並由外往內,由肉體往精神循序發展,合理地構建出與靜參訣相應的功夫修持系統。

  同時,依此系統連繫到靜參過程的最後口訣—默運祖炁,以導列出 上帝五教化「玄、真、靈、覺、中」與此功夫間的微妙關係,並意外地發現到通及天帝教的最高修持德行—玄德。文中嘗試與道家老、莊的虛靜功夫及道教內丹境界作比對的論述,更加深了整個昊天心法的歷史痕跡及空前的步伐。最後並以自然亭墨寶一一對應,以此凸顯出師尊實現玄德而道情甚深之胸懷。

四、呂光證—「帝教法華上乘昊天心法與急頓法門靜參修煉體系」之研究

  師尊手上完成的體系有兩個,一個是大經教義《新境界》,原名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一個是大寶《宇宙應元妙法至寶》,輯錄有「帝教法華上乘昊天心法與急頓法門靜參修煉體系。前者為思想體系,後者為修煉體系,相互輔助,為窮究天人實學的兩大支柱。

  修煉體系的内涵有四個表,即維生首席所謂的「真傳一張紙」。本文試圖以思想體系及實務心得來交叉詮釋這四個的精神,希望能有助於本教天人合一的理論研究,以及釐清同奮在修持上所遇到的盲點,最後,在修煉體系與靜坐的名稱上也提出一些相關看法。

五、劉緒資—炁與氣的研究

  天帝教天人實學四大支柱,天人文化、天人合一、天人親和、天人炁功與「炁氣」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如天人合一由後天氣返回先天之炁;天人親和透過炁與氣的交流,達到感而遂通之目的,天人炁功透過炁氣的運轉,達到身心靈的全面性調整。

  本文以炁與氣的基本認識及炁與氣在天人實學中所演的角色兩部份為探討重心。

  在基本認識中,先天炁來自於反宇宙的無生聖宮,而氣是由炁的轉動產生,炁與氣代表不同位階之「能場」,可以展現聲、光、電、磁、熱、輻射等等物理效應。因為有這些效應,炁與氣成為很好的傳遞媒介,可以攜帶各式的信息。

  炁與氣在天人合一中,主要是以提昇陽電的能量為目的;在天人親和與天人炁功方面,則著重信息的傳遞:天人親和的信息主要以傳遞思想概念為重點,而天人炁功的信息,則以傳遞正面生命信息為要務。

六、劉緒潔—從和子論談睡眠狀態

  傳説古時陳摶一睡七十年,呂洞賓黃粱一夢,拋卻世上功名成就千載修行,今(八十七)年五月、聖嚴法師與達賴喇嘛在美國紐約玫塊廣場進行一場「世紀對話」,闡釋文殊菩薩智慧法門,其中討論到「頓悟光明」的境界,以及晚上睡覺是如何等之實證性問題,看來睡夢中自有乾坤,恐怕不能單純只從肉體生理現象便能看得清楚!

  本文藉由分析《新境界》所提供的和子(靈魂)觀念,併同解剖生理學所提供的醫學知識,以及佛學中的八識觀念,希望對睡眠與覺醒狀態作進一步的瞭解。

七、謝緒投—由人體振動模型探討靜坐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現象

  本文利用振動學的理論基礎建立模型,並利用此模型模擬傳統中醫經脈之現象以及靜坐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現象。本文分幾個部分:前言主要敘述了近年來中西方對氣、對經絡、對中醫等相關研究的景況。主文中理論推導部分是延續著外丹功彈抖的研究,並進一步的將其理論推導至靜坐時可能會發生的現象。除此之外文中也預測了天門打開後氣場應當出現的圖樣(pattern);以及胎息發生的原理。

八、劉緒私—實驗研究氣場(生物能)對蒸餾水和鹽水的電導特性及分子結構之影響

  本實驗以蒸餾去離子水和鹽水,利用測量它們於27±2°C之導電度和0-17核磁共振(NMR)在27±0.2°C和40±0.2°C之半高寬等二種方法,再藉由水保持在27±2°C吸收氣(生物能)和沒有吸收氣的對照實驗;成功發現:

  (一)蒸餾水和鹽水對氣具有吸收能力,且氣對兩者分子結構會予以長期影響;以NMR方法研究能量水的現象要較電導度方法顯著。

  (二)靜坐收功起身後,人體在沒有發氣的意念下仍散發氣至外界,這氣影響實驗水的電導度,並被水吸收。有意念發氣至某一特定水樣,這氣不會被其它樣品水吸收。

  (三)兩種研究方法皆發現吸收氣的水,其結構均產生兩種相反的變化,尤其在核磁共振實驗中,取十六支第一次所測半髙寬在±5%誤差範圍者,為NMR實驗之有效樣本,再由許多人在兩個時段發氣而共同呈現一致的現象:因此判斷人體氣場發出氣的性質,會隨發氣時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去離子水、充氮後的去離子水、Saline均會吸收氣,其中以氣對去離子水的變化最大。這是因為氣會抑制或增加水分子在平衡狀態分解質子的速率所致。

 ●緒私同奮的實驗,未來將可佐證誦誥發出的慈悲念力可以挽救浩劫的說法。

九、劉普珍—本師世尊參與上海五四運動考

  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史上發生地域廣泛、影響後世深遠的愛國運動,本師世尊生逢其時,在上海積極參與,能對該歷史事件留下極其寶貴的史料,事見〈上海學生響應五四愛國運動的經過〉(收入:本師自著,《天聲人語》,頁300-306)。但是,此著僅是追憶性質,必須對照當時的史料,才能了解上海五四的真相及本師在此運動中的貢獻。為此,筆者乃旁徵博引,戮力以赴,方有斯文之告成。

  文章共分「前言」、「正文」及「餘論」三大部分。其中,正文乃是全文的主體,按上海五四運動發生的過程,分成:(一)關於上海學生聯合會的發起與成立;(二)關於上海學生的開始罷課;(三)關於上海商人罷市前學生尋求商界支持的問題;(四)罷市的展開與工人的加入;(五)罷市、罷工及罷課的結束;(六)關於本師擔任上海學聯會中國公學代表及學聯會總務部部長的問題六個段落,細密考證本師的追述。至於餘論部分,則討論五四運動期間,政黨介入的問題。總之,本文是站在宏觀的視野,來看待本師與上海五四運動間的關係,並讓後世明瞭上海五四的真相。

 ●普珍同奮(左)以宏觀視野,細密考證出本師參與上海五四運動的真相。

十、施光旅—從易的觀點談《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上帝所云十五大光明」的涵意

  宇宙大道可説是萬法歸宗「放之萬殊,歸之一理」,因此,可從不同的角度來體認宇宙大道的真相,作者別出心裁以「易」理將教義、經典做融合性的貫通探討,針對《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中「上帝所云 十五大光明 守之不盡 用之不竭」做出大膽假設,有待同道一齊來小心求證,茲列其綱要如下:

  (一)緣起:撰寫本文的動機

  (二)經文:「上帝所云 十五大光明 守之不盡 用之不竭」

   1、試以易的角度解釋 「上帝所云十五大光明」

   (1)先天卦九、四、三、八、一、六、七、二的由來;(2)洛書形成後天卦,也是九、四、三、八、一、六、七、二,五居其中;(3)河圖包含後天之理數。

   2、試以易的觀念解釋「守之不盡 用之不竭」

   (1)向內守之的效果;(2)向外用之的效應。

   3、易的精神:另類的天人之學。

  (三)結論:經意的重點及寶誥的印證。

十一、梅緒媒一天帝教的道體

  《新境界》中的「心物一元二用論」,是把道的宇宙觀與傳統二元論加以區別的命題,而以心與物為「用」,無疑是一種富有創意的洞見。作者企圖從「體」的角度探討「一元二用論」的意義,並強調道體的「體」的觀念與邏輯絕對本體上的觀念大異其趣。道體就是自然的宏大建構,能體現很多層次的心與物,並予以適當的位置,為之預設調和提昇的契機。其實,道體本來就是「道」,只是因為人類以精神與物質兩種僵硬的「本體」觀念(即二元論)一直困惑自己,所以天帝教的教義才要諄淳説明心與物是屬於作用層的。兩種「用」從「道」中出發,並在道中找到進一步的調和,可以説是《新境界》的大主題之一。

  道體包括宇宙進化的一切沿路站,也包括其源頭及歸宿,但是在輪迴中的人只能體悟到其中一部分的位階及轉折點。作者在這裡作一次初步的探討,按照自然進化的路程,從物質體的階段開始,描述道體在每一大階段如何展心、物的結合,並為之準備調和的條件。

十二、林緒緯—心物一元之宇宙觀

  宇宙的形成與結構,透過觀測所得到的資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解讀與認知。隨著科技神速的進步,人類的宇宙觀逐漸具體而量化。然而由大爆炸假説而來的物質宇宙創生論,很難解釋生命與精神世界的種種現象,尤其是氣的似無形又有形的概念。因為我們還無法接受從無生命原子堆砌出有生命個體的程,必須加入無形無質原素的想法。心靈與物質為宇宙所創生,亦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完整的宇宙觀除了日月星辰外,當然需要包括心靈與物質的關係與作用。

  道家對宇宙起源與演變,有相當深入之描述,佛家對宇宙之結構有相當仔細的説明,如是二家,仍以心學為要,作者認為,轉折之間,難免失之太玄。今人講求科學證據,理論與實踐要能一致,實有必要將人超時空之經驗與體悟,銜接並引導現代科學,一窺宇宙之奧祕。本論文先就已知的科學與宗教觀點概述各宇宙觀的內容,然後綜合宗教與科學兩者之想法,並參考天帝教教義的部份觀念及前人之心得,提出對心物一元宇宙觀的研究。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