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選輯 試論皇誥─從各教派的磕頭功談起

論文選輯 試論皇誥─從各教派的磕頭功談起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80期 » 論文選輯 試論皇誥─從各教派的磕頭功談起

高雄市掌院掌教 李光光  1999-02-01 11:20

誦誥可以破萬邪,除萬魔,可以治百病,調心性,唸得無念,念空寂寂,更可以修先天,悟真道,救天下之災劫。無獨有偶,各教的「崇拜性祈禱」也有相應的理論與功法,透過本篇論文的研究,不但豐富了本教的天人合一觀,更能凸顯出誦誥是不為自己設想,為天下蒼生祈禱的大慈悲願……。

一、前言

  任何一種宗教都包含信念(教義)和禮儀兩大部份,信徒通過外在的身體動作(跪拜等)和語言形式(祈禱、誦經)來表達其內在的宗教信念和宗教體驗,可以說宗教禮儀是教徒的宗教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一個宗教,必須密切結合內心信仰和外在的禮儀,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透過兩者的結合,最後達到天人親和的目的。

  天帝教奉宇宙主宰 上帝為教主,以救渡三期末劫為己任,同奮長期誦誥祈求 天帝悲憫蒼生,化延毀滅浩劫。各宗教都有透過祈禱而與神交通,進而合一的神秘經驗。本文介紹各教「崇拜性祈禱」,希望透過了解、欣賞而體會各教一些修煉的特點與經驗,經過比較與反省,可以看見自己的不足、缺乏或優點,從而吸收豐富我們的天人合一觀。

二、藏傳佛教的磕大頭

  大禮拜法為克己苦身柔體法門

  兩岸開放旅遊後,電視上出現過許多介紹西藏風光的影片,筆者對於藏胞趴在地上磕頭的景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藏萬里行》中有一段描述磕頭的記載:

  拉薩市中心的大昭寺,香火興旺。上萬盞酥油燈將佛殿映照成一個神秘的世界,佛鐘鐺鐺,香煙裊裊,寺內從清晨到晚上擠滿了頂禮膜拜的香客,晚上八點寺門關後,依然有許多人在門前磕頭。一千多年來,寺門前的石板地,被磕頭者的雙手磨出了一道道光滑的石槽。在環繞寺廟的八角街上,早晨、中午和傍晚,信徒們集結成人潮,轉經者一邊手搖經輪、一邊口中唸佛,首尾相接地繞行,就像一個大法輪套著大昭寺旋轉,很是壯觀。

  一天傍晚,我們看到了八個來自昌都的喇嘛,光著上身,身背佛龕,在圍繞大昭寺磕長頭,長頭也叫等身頭,就是先雙手合十,高舉過頭,雙膝跪地,然後手擦地向前伸,全身都趴倒在地,甚至連前額也磕到地面,真所謂「五體投地」,就這樣以身體量地皮,因此叫做「等身頭」,人的身材不過五尺有餘,這樣趴著地皮,繞一圈大昭寺該花多少時間!

 

  以上的記載只描述了千萬藏族磕長頭的一個側面,磕長頭的方法是沒有限制的,隨時隨地人人可做,大多數藏人喜歡在自己的住所磕頭,一方面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二來比較安靜,可以全部身心投入。多數藏人磕長頭,是出於宗教信仰,特別是那些體弱多病的人,採取磕長頭的途徑來袪病強身,在長期實踐中,體驗到磕長頭能醫治慢性胃病的奧祕。(註一)

  一九九七年中華宗哲社在鐳力阿舉辦「海峽兩岸宗教學術研討會」,對佛道氣功有研究的大陸學者陳兵,他觀察了天帝教誦唸皇誥的儀式後,告訴筆者「皇誥」與藏傳佛教無上瑜伽部的「磕大頭」,有異曲同工之妙,並蒙贈近作《佛教氣功百問》,在這本書裡面記載如下:

  密宗諸部瑜伽修煉,雖以靜坐為主,但無上瑜伽部法中,不乏動功一類,該部瑜伽修煉氣脈明點時,非常重視練身,作為強健身體,打通脈結,排濁化精的必要輔助手段,其練身法,有大禮拜(磕大頭)、金剛立、拳法等。(註二)

 

  藏密中的「磕大頭」禮拜,要比普通的磕長頭嚴格和複雜,要先觀想金剛上師及諸佛在面前,雙手合十置頭頂,以表示成就無上覺悟,雙手合十表示「合十地五道」為一。觀想金剛上師諸佛額際放(唵)字白光,射入修煉者額際。再將手印置喉際,觀想放(阿)字紅光,射入修煉者喉際。再將手印置心際,觀想放(吽)字藍光,射入修練者心際,然後俯身分開雙手,以手著地,雙手平伸,向前推出,表示推開六道,直趨菩提境界,五體以著地為準,又再合掌於頂,然後起身立正,如此循環進行節奏性的動作。

  禮拜有克服怠慢的作用,觀想有利氣功修煉,依法修行全身血脈暢通,禮贊過程中,使人心境平靜,迅速進入虛靜狀態。藏密認為,人的兩手掌,兩膝間貫通全身督脈,每天禮拜時,兩手掌和兩膝蓋用力著地,使督脈鬆動,這樣會使全身血脈流通,對於所有由氣、膽、痰所引起的疾病,有非常好的防治作用,並且預防中風。一般人在臨終時會非常痛苦,據說修煉過磕十萬遍長頭,臨終不會痛苦,且死後身軟如棉,事實上大禮拜法也是一種表示修煉者的虔誠和虛心,防止貢高我慢的功法,故被認為是一種克己、苦身、柔體的法門。

  陳兵曾對筆者說,他過去身體不好,就是磕大頭十萬遍磕好的,修密宗的得道高人告訴他:「解放前磕十萬個頭可以消除業障,解放後的人業障深,則要四十萬個大磕頭。」這句話使我想起師尊要求初學靜坐的同奮誦皇誥四十萬聲,與這位密宗高人所云之數不謀而合,我們埋怨規定之數太多、真苦,殊不知這個數目是有涵意的,唸不唸在你自己是否要得到解脫。

三、耶穌祈禱

  嚴格的操練身體 克制裡面罪行

  天主教希臘教會東方隱修士,有一種名為「耶穌祈禱」的方法,很像我們的「華山式誦誥」,「這種祈禱是按呼吸的節拍,在一呼一吸之間,發出一句禱詞,連續不斷地重複一句含義很深的禱詞,如:耶穌基督、天主子請您垂憐我。這句禱詞循著呼吸,由思想轉入內心,再通達全身」(註三),節奏式的呼吸有助入靜,看來西方雖沒有氣功,但已從長期實踐中摸索出類似的功法。

  另外基督宗教的靈修中,有一種類似以意導引的方法,叫「一口氣的祈禱」,就是一個短的、簡單的、誠懇的禱告,在一口氣中說出來。聖依納爵《神操》就用了這個方法,「每一呼吸間,口誦一句天主經或其他一句經文,而同時伴以心禱。(註四)」十九世紀有一位農民這樣禱告,直至這禱文從他的思想進入心中,最後遍佈他整個身體,那麼深入他裡面,以致時常都與祂同在(註五)。這就是把氣、靈與靈修結合在一起,使得 上帝的氣在我們身上,「我們以敬拜和禱告、歌唱和崇敬,以溫柔的容受力去接納 上帝的吹氣。(註六)」

  在不斷的誦唸中,我們可以與 上帝印心,所以耶穌對祂的門徒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約翰福音》(十五章四節)正如十七世紀一位荷蘭神父布雷克所體驗的:「……我的思想被吸引向上到那麼一個地步,以致用我的靈眼看見 上帝,我感到與祂合而為一,我覺得在 上帝的本體裡,同時充滿喜樂、平安和甜蜜到不能言喻的地步,在靈裡面,我全然在天上有兩三天。(註七)」這位神父與 上帝親和而感應道交達三天之久,真不可思議。

  基督徒在敬拜靈修中注重全人的投入,即拍手、舉手,甚至手足舞蹈,三司五官的參與。目的不只是讓全人鬆懈、歡樂、配合敬拜,更是讓人突破一切阻限,進入人心深處,以靈敬拜,以靈與 上帝接觸,讓靈引導我們的敬拜、生活。所以真正的敬拜乃是靈(氣)的運動(註八)。常誦誥的同奮在誦誥時都有靈氣佈滿身體的經驗,此與基督徒聖靈充滿的感覺是很相似的。

  基督教認為罪性在人身體中,身體必須受到嚴格的節制和操練,才能克制裡面的罪行,使人更安定自由,《聖經》說:「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彼前四章一節)。誦誥也是很辛苦的,每每一場法會下來汗流浹背,可見我們說誦誥可以消業障其道理與基督教相通。

四、道家功法

  勤拜祖師有助打破天門出陽神

  王德槐在《中國仙道之究竟》中,提到修煉過程中,會出現高低起伏,類似週期情形。他說:「昔覽西派第四代祖師海印山人復志真君函中有:『在興教觀見一呂祖像,容貌甚偉,購而祠之。昕夕禮拜,以求加被,迄今三年。現每日三時,每時禮拜八十一拜。明歲每日擬增至三百拜,日後或有因緣相值,則僕二十五年來之夙願遂矣!』一段話。心裡總覺得有些奇怪,呂祖為西派創派師祖,禮敬師祖事所當然。但每日增拜至三百拜,或疑有違常態。而且自云:『法財已具,侶地未得。然並不生問題。』那麼還有什麼難處,要這樣殷勤祈求祖師。後經返復瀏覽全書,發覺他書此函時,尚未達出陽神境界,依照作者經驗,在陽神出竅以前,確然須先打破天門,不然神不得出。而海印子在批評性命主旨時,卻認此為第十二大錯。可見他實未曾歷經此境,而出陽神是少陽派功夫最後大成的要務,這一段功夫依理應在真空煉形之先發生,但海印前輩在經歷真空煉形之後,久久不得出神,那就難怪他有求助祖師,每日禮拜三百拜之舉了。(註九)」

  磕頭功有助打破天門,趙避塵在《性命法訣》中說柳華陽未得性命雙修真訣之前,每夕二鼓,五體投地,誓盟虔叩。另外道教修士有所謂「拜玉塔」的功法,「拜光者懸掛 上帝繪像圖,對諷天皇聖號……誦揚且禮拜,必三年願滿,始終無怠無荒愒……。」這種功法就近似皇誥,不知是否有迴向文為蒼生祈禱,還是專為修煉陽神(註十)。

五、穆斯林的禮拜

  通過靈體淨化達到與主合一

  伊斯蘭教有五項基本實踐的功課,念、禮、齋、課、朝,是穆斯林必須履行的宗教義務。劉智在《天方典禮》稱:「五功者,修道之方,盡合人天之法程也。一曰念真功,二曰禮真功,三曰齋戒功,四曰捐課功,五曰朝覲功。五者則主命,而聖人作則以示眾人也。」

  禮真又稱禮拜,是教徒向安拉表示感恩、讚美、懇求和稟告的一種宗教儀式,藉以祈福免災,保持心靈純淨,禮拜有幾種:

  1、每日「五時拜」,各有一定的拜數,最多達十拜。

  2、每星期五午後的集體禮拜「主麻拜」。

  3、「會禮」每年開齋節和宰牲節兩大節日在當地清真寺進行的集體禮拜。

  伊斯蘭教的聖人說:「禮拜乃滌罪之泉,行教之柱,近主之階也。」對於穆斯林而言,無正當理由而未行禮拜,是一種罪行與羞愧。

  禮拜時身體、衣服、場所必須潔淨,心中要有明確的禮拜意向。禮則有六:

  1、抬手,隻手舉至耳際,口誦「安拉至大」。

  2、端立,右手掌撫左手腕,口誦《古蘭經》首章。

  3、鞠躬,屈身九十度,兩手按膝。

  4、直立,抬雙手至耳際(婦女至肩),口誦「安拉至大」等經文。

  5、叩頭,身體俯下,兩腳腳趾、兩膝、兩肘、兩手掌及前額觸地。

  6、跪坐。

  完成一次端立、鞠躬、兩次叩頭為一拜,兩拜一坐為一單元。誦唸之聲音大小,因各派不同而異。

  伊斯蘭教有許多教派與門宦,修持方法與禮儀有所不同。其中中國四大門宦之的虎非耶,主張低聲唸贊詞,又稱「團聲齊克爾」,「齊克爾」有紀念、贊頌之意,可以單獨舉行,也可以集體舉行,被認為是達到蘇非們所求的那種狂喜醉迷狀態的一種重要手段,只有達到這種狀態,得以實現人主之間交通與合一(註十一)。蘇非各教團規定贊唸的次數多寡不一,少者數十次、數百次,多時達數千次、萬次,如卡迪禮教團規定應唸七萬次(註十二)。蘇哈拉瓦迪教團則為十萬次。最後促使入神狀態的出現,通過靈魂的自我淨化,從而達到與主合一,最後人在真主的本體中消失、寂滅(指擺脫煩惱、欲念、無我),最終是從無我而進入真主的意志,與真主一起永存(註十三)。

  這一個過程很像是煉神還虛到煉虛合道,也就是師尊所說的「以宇宙為家」,「與 上帝共始終」。

六、民間宗教的磕頭功

  收到精神昇華強身健體功效

  黃天道認為「日月光為諸佛之根,離開它修煉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有爐而無藥。……需投聖接引太陽光中才得長生……。」太陽、月亮在黃天道而言是非常崇拜的。每天要進行三次參拜,黃天道對太陽的崇拜,直接影響到八卦教。八卦教也崇拜太陽,每天三次磕頭禮敬,與黃天道如出一轍。八卦教的一支離卦教義和門,「每天在家三次,朝太陽磕頭誦唸無字真經歌訣,練習打坐運氣功夫。」從清乾嘉時代留下的大量史料中,也記載了八卦教各支派的祈禱儀式,教徒們不僅默祈天地,而且每天早、午、晚朝太陽磕頭三次,每次先朝太陽吸三口氣,把唾沫咽下……,默念咒語,這些儀式構成教徒的信仰。

  清道光年間有如下記錄:「……教以每日早晚三時,朝太陽磕頭吸氣,口唸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等咒語,並令學習拳棒……教中有用陰陽針,為人治病袪邪,乘機誘人入教者。(註十四)」陰陽針可能從太陽太陰而來,類似無形金針,天帝教修煉法技,亦有朝太陽鍛煉之現象。

  在理教是清初羊來如創立,創教是為了潛隱勸人戒煙(鴉片)酒,後來傳至尹來鳳,於乾隆三十年在天津成立在理教。在理教是八卦教之一支,信徒在入教後必須學會唯一儀節,是一種叫「下參」的特殊叩頭方式,即先立於壇前,略低頭,雙頭並齊,垂手(手貼兩腿),眼觀鼻準,靜默片刻,然後雙足不動迅速曲膝下伏,復原、起立、靜默(靜默時要唸一些經文,有如迴向文)、抬頭、參畢。這種下參的名稱叫「斛斗報母參」。《理教答問憶錄》中對這種下參姿勢有如下解釋:

  斛斗報母參微奧玄妙,可謂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妙理也。以表面觀之,求佛慈悲,念母大恩,而求福祈壽;其實包括一部正心修身、抽坎填離,壯筋益氣,善運呼吸之大道也。……朝夕遵訓下參,初則一次十二參,參畢神水滿口,如法分嚥,如法運用,施運後,但覺遍體汗潤,筋骨靈活,百髓蒞澤,……自一功十二參益二十四參、三十六參、四十八參至五十三參,可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行之半年,身體健全,非斛斗報母參之奇功妙術乎?在理行斛斗報母參,求福得福,求壽得壽,求命得命,求聖成真,為身體健康而行之,勝似「八段錦」功多多。

  從以上的記載,可見斛斗報母參非僅是一種禮拜的儀式,還是有氣功和體育鍛煉。有一位天津著名的在理教當家李琴庵,是一位老中醫及書法家,因腿跛行動不便,不能做一般運動,只靠每日三次行斛斗報母參,每次完了都是一身汗,自稱能維持健康很少生病端賴此功(註十五)。

  天地門教創始人董計陞(一六一九~一六九0)創立於清初魯西北,清中葉以後,迅速傳遍華北諸省,並遠播東北、內蒙古、華中等地,是清代華北地區最大民間宗教之一。天地門的教義思想最崇拜天地,認為天地之恩無窮無盡,沒有天地人類就無法生存,信徒家中常年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是個遵循白蓮教信仰而建立起來的教門,以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坐功運氣」是教徒的功課之一。

  天地門規定教徒每日要燒香磕頭,名叫「功夫」,或稱「四合功」、「長遠功」。只有這樣,才能了三災(水、兵、火)除五魔(狐狸、黃鼬、刺蝟、長蟲、老鼠),「幸赴龍華三會」,否則就會死掉,墮入輪迴。

  所謂功夫,即包括天地功三百六十個頭、老師傅功六百六十個頭(其中董計陞三百六十個頭、董王氏三百個頭)、八大聖師功八百一十個頭、三代宗親功一千八百個頭,農忙時可分別減為三十三、六十、八十一及一百八十個頭。磕頭一般在室內中堂供奉「天地君親師」或「天地吾師」牌位,上香後跪直雙手合十,點頭為磕,但虔誠的教徒要在地上磕。

  曾有人目睹了他們燒香磕頭的情景,只見教徒點燃香炷後,便跪在地上,按照天地功三百六十個頭、老師傅功六百六十個頭、八大聖師功八百一十個頭、三代宗親功一千八百個頭的順序磕下去,總共磕了三千六百三十個頭,以一秒鐘一個頭計算,一個小時才全部磕完。當時正值隆冬,且屋內沒有取暖設備,一場功夫下來,他們都已是大汗淋漓,滿面紅光,渾身充滿了活力,毫無疲倦之態。問他們感覺如何?均回答舒服極了。該教徒正是通過這種宗教活動,既使自己的心靈與天地溝通,又使自己的身體得到了鍛煉,收到精神昇華與強身健體的功效。

  天地門教內有一個規矩,即有病不吃藥,燒香上供,唸經派功求「天地君親師」保佑,特別是求老師傅保佑,對於那些久病不癒,尤其是涉及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病人,更相信唸經派功的治療功效。

  老師傅在替人看病前,首先問病人做了什麼錯事沒有?告訴病人,只要燒香服理,知錯改過,過後無錯;只要信受教理教規,就會災消病退,然後上供燒香,誦唸《根本經》或《心經》等經卷,求老師傅保佑。最後是派功夫,「平安功夫」要磕三千三百、六千、八千一百或三十三、六十、八十一個頭,假若有大災大難如家裡死人,為免災難殃及兒孫,這家便請天地門教派功夫,稱為三百六十一炷香功。這個功夫極大,每炷香要磕一千二百個頭,三百六十炷香要磕四十三萬二千個頭(註十六),這種唸經派功其實就是一種精神療法,經過懺悔、紓解了內心的壓力,再透過叩頭禮拜活動筋骨,身體大概已經好了一半。

  皈一道的創教年代約為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係由清初之先天道傳衍而成,始祖為趙萬秩,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北京政府內務部核准張承化等人呈請,皈一道在北京作為宗教團體立案。基本教義大致與一貫道相同,然因儀節方面較一貫道為嚴格,故一部份教義也隨之而異。皈一道提倡儒釋道三教歸一,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道徒每日分四次對太陽、太陰、北斗、南斗,叩拜磕頭,總計要磕四千個響頭,算是外功,至於內功有煉氣、調息、守祖竅、採取等功夫,皈一道的禮拜太陽,要誦神咒,一遍一吸,借光取氣,咒語共十二句,一句一叩,唸三遍畢再叩三十六個頭。該教有《先天道祖解頓首拜太陽》之說,對叩法述之甚詳:

  ……對太陽手舉拱一心志誠,心不雜氣不亂渾身安寧。先叩齒叩三叩嚥津一遍,有咳痰吐淨了莫嚥胸中。叩九叩嚥三嚥咽喉潤澤,再默唸太陽咒切莫出聲。唸一遍唸完了雙膝齊跪,雙手落齊著地左右勻停,學頓首有髮處方可著地,響一響挪一挪著地莫重。一連串十二叩聲聲要響……每三次共用了三十六遍,磕響頭除病氣免去頭疼,雙手落雙手起兩膀用力,磕完了晃雙膀哼哈皆通,雙膝齊跪一齊落一齊站起,叩完了搖雙腿也去腿疼,此功夫能鍊丹越用越好,不鍊丹用長了筋骨輕鬆。……(註十七)

  皈一道道徒有刻苦耐勞,不慕榮利的精神,皈戒雖嚴卻能忍受,以每天四千個響頭而言,是叩頭時頭頂著地,並用力磕,使作出隆隆聲,且所著的地,還限於土地或磚地。所以每個道徒都帶有一個特殊的記號,就是前額上方有一個堅硬的隆起部份,甚至隆起部份的四周不長頭髮;如果沒有的,一定不是忠實信徒。(按筆者近年來前額頭髮漸疏,可能是皇誥之功。)天帝教的皇誥始於坤元輔教智忠夫人,她最初的宗教觀來自民間宗教,從黃天教、在理教、天地門、皈一道的叩頭功看來,皇誥源於民間宗教是不容置疑的。

七、結論

  帝教修持要從無我下手

  祈禱的心得無法從書本中學習,從經驗中歸納皇誥的特點如下:

  一、不刻意憋氣觀想,在叩首時剛好吐氣,抬起時吸氣,唱誦過程中自然形成腹式呼吸,這種有規律的吐納,事實上就是一種氣功,在不知不覺中鍛鍊了自己。

  二、皇誥從站立到跪下叩拜,全身參與禮敬 上帝,吟唱時震盪了丹田,而跪拜時又帶動內臟的運動,強化了肺、肝、腎、心臟、胃腸功能。

  三、不斷的叩頭可以鍛鍊頭骨與膝蓋,這兩部份隨著年齡而退化,叩首時前額接觸地面,額內松果體部位是刺激性腺發育的器官,隨人體性器官的逐漸發育成熟,松果體開始萎縮,不再有功能,而透過叩首,使松果體重新工作,促使性腺分泌,作為煉精化氣的基礎,也使人恢復青春。

  四、脊椎是人體重要的部位,它向大腦供血輸送養分,內有大量神經,大腦透過中樞神經系統傳達指令,跪拜使不易活動到的脊椎,有得以鍛煉的機會。

  五、週天的不暢通帶來疾病和衰老,督脈從尾閭骨發動,有三個關卡最難突破,即尾閭、夾脊、玉枕三關,不斷的叩拜有利於此三關的通過。

  六、誦唸皇誥可以直接與 上帝交通,而不需透過他人轉達,這種與 上帝交通的方法,也是我們與 上帝親和的一個過程。

  七、華山式集體誦誥,在固定時間,各地教徒同聲一氣地向 上帝說話,這種集合眾人意志轉化為力量,有如放大鏡在陽光下聚集成熱,確能驚天地動鬼神,當跪在人群中為天下蒼生祈禱時,產生了彼此相屬的感受,如同在一個屬靈的大家庭。

  八、誦誥與一般祈禱最大的不同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涵靜老人在鼓勵同奮誦誥時,從不誘之以利,說唸誥對個人的好處,而是要大家發心為天下蒼生祈禱,因為我們是眾生之一,眾生得渡,個人也得救,由於無我才能虛,天帝教的修持法門即從虛處下手,誦唸皇誥有助煉心。

  九、迴向文的祈禱把我們的感覺、願望或痛苦,變成 上帝的感覺、願望和痛苦,因而個人能得到 上帝的愛,祈禱時我們發出慈悲心,一心一意稱 上帝的名,把自己完全交付給 上帝; 上帝具有慈悲本質,當我們發出悲憫之心時,即與帝心相契。事實上當我們在為天下蒼生祈禱,暫時放下自己的焦慮煩惱,關心眾生苦痛時,我們的情緒在 上帝的光照下,很自然的得以紓解。

  十、當我們自覺渺小,而謙遜恭謹地匐匍於祂腳下,重覆地訴說對祂的愛與依賴時,我們全身的細胞也融入 上帝的大愛中,而與 上帝印心,這就是「聲聲願願達金闕,吸吸呼呼通帝心」。

  個人對於教內唸誥的一些現象有些看法:「誦經即明心見性,經者徑也,誦經為知道『道徑』,誦經愈慢愈真,口誦心印則過去之罪未來之災自可消化,倘不能虔誠口誦心印,非但不能得功德解脫罪孽,反遭神譴。(註十八)」當我們還有自己時(妄想雜念), 上帝是聽不清楚我們的聲音。但不用著急,誦誥就是一種煉心的功夫,經過不斷的誦持,妄念會逐漸掃除,身心中的陰濁之氣,也會隨著汗水而消散,同奮往往匆匆趕來教院誦誥,沒注意到心中的千思萬念有多喧囂,我建議同奮來到教院後喝口水,喘口氣,洗把臉,把心沉靜下來後再唸會好些。

  有些退休、待業、單身、無家累者或失意的人,期盼因誦誥而改變命運體質,用很多時間來唸誥,他們在大量的誦誥過程中,身心獲得了安定,精神上有所寄託,但我們不能說唸誥數目多就是奮鬥楷模,畢竟每個人奮鬥的目標和條件都不一樣。

  家庭事業都得兼顧的同奮,一星期難得幾回抽空來教院誦誥,我們不能說他不奮鬥,天帝教要我們先修人道再修天道,一個把自己立足的家庭棄而不顧,不處理好應盡的職責,而在教院拚命誦誥祈禱的人是不務實際的,我們不能說他是個奮鬥楷模。過去我曾反對表揚誦誥多的開導師即基於此,畢竟在誦誥上花愈多時間定然會減少在其他方面奮鬥的時間。

  每年舉辦一、兩次奮鬥月,動員全教同奮誦誥,對凝聚道氣救劫有所助益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過度的動員緊急誦誥,會使同奮的精神疲乏,並影響教會的正常運作。我們觀察一個教院的道氣,似乎應視參與誦誥人數的多寡而非誦誥總數,拚命趕數目於是加快唸誥速度或棄皇誥改誦寶誥,為什麼每次宇宙監經大天尊對法會收經都要打折,實在是因同奮在心慌意亂下熱準太低了,發動更多同奮,心平氣和的虔誠祈誦,所產生的無形力量可能更大,同奮們自己的感受也可能更好些,這都是值得大家思考。   ㊣

附註:

  一、朵藏加《西藏佛教神祕文化》頁一五五,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二、陳兵《佛教氣功百問》頁一七五~一八四,佛光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初版三刷。

  三、馬蒂尼樞機著,宋之鈞神父譯《祈禱之旅》頁十七,上智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再版。

  四、房志榮譯《聖依鈉爵神操》頁一00。

  五、傅士德《禱告真諦》頁一五五。

  六、同前註頁一五八。

  七、傅士德著,周天和譯《禱告真諦》頁二一0,香港基道書樓。

  八、楊信實《道教與基督宗教靈修》頁一四八,光啟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一月。

  九、王德槐《中國仙道究竟》頁一0五,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初版。

  十、道藏輯要《八祖合註金丹心法》卷下第十二〈養嬰〉。

  十一、以上綜合金宜久《伊斯蘭教辭典》部份內容,上海辭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

    金宜久《伊斯蘭教》頁二九五~二九六,宗教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

    勉維霖《寧夏伊斯蘭教派概要》頁四七~四八。

    金宜久《伊斯蘭教的蘇非神祕主義》頁八十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

  十二、特里明漢《伊斯蘭教的蘇非教團》頁二0六,牛津一九七一年。

  十三、金宜久《伊斯蘭教》頁二八七,〈神祕主義之派別─蘇非派〉,宗教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

  十四、馬西沙《中國民間宗教史》頁四五三、四五四、四七二、九二七、九四一、一00五。

  十五、斛斗報母功參考《民間宗教》第二輯,李士瑜〈天津在理教調查研究〉頁一九二,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十六、《民間宗教》第二輯,濮文起〈天地門教調查與研究〉頁二四五。

  十七、林漢章,《現在華北祕密宗教》李士榆著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四日,頁一三一~一六五。

  十八、《一炁宗主降諭》天德叢林頁三一九。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