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絕頂,好修行─兩次難忘的登山記
天人修道學院 吳光呼 1999-02-01 11:55
第一次攀登合歡山,萬仞深壑,引發了光呼懼高宿疾,使他當場頭暈目眩,蹲踞在地,帶著懊惱與自責。三年後,以「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必勝信念,光呼再度攀崖越壁,登高履險,終於克服恐懼,征服自己,抬頭挺胸地站在師尊潛修八年的玉皇洞前,他大聲說:「弟子終於也來了!」
(一)合歡山北峰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眦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記得約在三年前,偶而再次品讀大詩人杜甫的這首五言古詩《望嶽》,心境卻是迥異以往,尤其是讀到末二句時,竟感動得熱淚盈眶,吟之再三,更似撥動了心弦,情緒有如波濤洶湧,翻騰起伏,一波接一波,激動中,真想引吭高呼,同時悲心大作,有一觸即發,不可收拾之勢。急劇的變化,來得快去得也快,數息之間,雨過天青,什麼也沒發生似的,不禁有些納悶,是這首詩的精神內涵喚醒了蟄伏內心深處不可名狀的靈覺,而悲欣交集?是我心與詩意相契,共鳴共振,並激發了向上奮發的意志而感動?對這突如而來的疑惑,似知非知,似覺非覺,一時也分析不清,但卻引起我從未有過的登山興趣。
胸懷壯志可惜半途而退 自然再次感化我執傲慢
事有湊巧,數日後,天人研究總院舉辦自強活動,正是登山健行,目的地是合歡山北峰,莫非天意耶?令我大為心動,但隨即想到一件重要的情事,自己一向就有懼高症,只要臨高下眺,就心驚膽跳,手腳酸軟。遽爾參與登山,不免心生怯意,但這可是親身體驗「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境的大好機會,儘管此非泰山,但也可從中想像、揣摩杜甫先生的心境,何況更可藉機檢視自己的定力,是否能突破懼高宿疾,這番「有夠力」的自訴,說服了自己,勇敢的報名參加。
是日卯刻下坐後,匆匆用過早點,也學著包了兩個午餐飯糰,興沖沖的似又重拾童年的快樂時光。打從進了修道學院四年來一直在鐳力阿中,從未參予團體自強活動,有如籠中鳥、井中蛙,幾乎與世隔絕,今朝因緣際會理由充分的可以飛躍出依恃已久的窩巢,去見識並驗證外界天地的寬廣與奇妙,自有一份與眾不同的新鮮與期待。
車由埔里經霧社入山,沿途俱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宛如一尾活龍般盤旋而上,兩旁景觀目不暇給,美不勝收,隨山勢漸高而次第變遷,在入山的低海拔處,闊葉林中,楓樹成群,雖已是深秋,但楓葉猶未轉紅,只能各自憑空想像,但滿山濃蔭入眼一片綠意,沁人心脾,往前深入,但見一路上兩人合抱的巨樹,比比皆是,雄壯的樹身上,卻都繫上了紅色的帶子,是為了護樹防盜?是祈樹求福?還是為了合境平安?費人猜疑!
地勢愈高,視線愈是廣闊,下望深幽底處,樹林中若隱若現的奧萬大水庫,碧波粼粼,遠眺群山環繞鬱鬱蒼蒼,真令人心曠神怡而忘憂,更遠處,蒼青墨藍的連天上峰,浮現藍天雲海之中,恍如虛無飄渺的天外仙山,地平線的極處,乍見太平洋的碧藍,驚鴻一瞥,好一個山海共長天一色的美景,躍然心胸,歷久彌新。
車經清境農場,過門不入,一片車陣人海,放眼皆是老年人居多,這是民生富裕的象徵?還是顯示人口結構老化現象?不容多想,已迅速駛過,將這陣短暫的囂嚷拋在後頭。
高處不勝寒,尤其在這深秋季節,窗外景觀又是不同,但見青松處處,傲然勁立寒風中,寄生的松蘿輕紗般,或濃、或淡披掛枝頭,為這歲寒三友之一的硬漢憑添幾許柔情,山坡上豐圓平碩的箭竹叢滿覆地面,青一色單調的感覺中,卻隱含一股不屈的韌性,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不變的法則,看得令我似有所悟,人生的路上,何嘗不是如此呢?加油啊!
然而,海拔愈高,山谷愈見深幽,目光所到之處,深不見底,坐在車中,既不見路邊護欄,更不見臨深淵側的路基,這一驚非同小可,車子是否已掉落這萬丈深谷?心中直打哆嗦,急唸起廿字真言壓驚壯膽。
一路來到了頗具知名度的松雪樓(據聞現已拆除改建中),下車活動,忽見近在咫尺的山谷飄浮著一大片濃濃厚厚的雲海,潔白如雪,輕如絲絮,就在垂手可及之處,讚嘆之餘,真想躺下身去,一臥而消萬古愁。莫怪有如此眾多之登山族,樂此不疲,只因隨時隨處皆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再上路,只覺拐了幾個大彎,即達目的地,隨大夥下車,面對登山入口,忽起怯意,眼見無人退縮,輸人不輸陣,也只好跟進,在低矮平坦處,倒還好,可以跟得上隊伍,大家說說笑笑也很順利的來到山腰,忽然有人豪情萬丈地引頸長嘯,一時之間,群山響應,迴聲不絕,於是大家童心未泯的相繼「發功」,怪聲連連,引人發噱,也稀釋了我的緊張。
在縱走稜線的羊腸小道上,坡度越來越陡,四圍的萬仞深壑,觸目驚心,似已引發懼高毛病,寸步難移,未幾竟頭暈目眩,天旋地轉,一顆心似欲蹦出口腔,驚得蹲坐當地,久久才得以恢復,雖是預料中的情況,只是經歷數年的靜坐修持,依然不能增加「定力」來克服,心有未甘的懊惱中,有一份努力不夠的自責與慚愧!
回到山腳下,獨自在空蕩無人的中橫公路上,遙望起伏的山巒,氣勢雄偉,延綿無盡,近觀挺拔的青松,似互不相讓,競飆高下,又似相互扶持,同心一志齊指穹蒼,活生生一幅大自然自強不息、堅毅不移的奮鬥精神,鮮明的展示眼前,斯時,福至心靈的似有所悟,渾然忘我,萬念俱消,忽覺,天地之浩瀚,一己之卑微渺小。前所未有的謙卑與感恩充溢心胸,再一次的感化我的執著與傲慢,回首望向已隱沒在暮雲中的北峰,心胸開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已受益良多。
歸途,凝視窗外依然兀立的山巒,自信十足的告訴自己:「我會再來!」
(二)西嶽華山白雲峰
一轉眼,三年過去,再登合歡山的願望猶未能實現,但登山的機會卻又再次降臨,這是維生首席刻意指示的中國大陸參訪遊學,藉行萬里路,以增廣見聞,開闊胸襟,更重要的是要我們修道學院的學子們去朝聖、尋根探訪本師世尊、坤元輔教於六十年前在西嶽華山白雲峰大上方潛修八年的洞天福地─「玉皇洞」。突如其來的喜訊,的確令人雀躍不已,但也立時勾起了當年首次登山未成的遺憾往事……。
傳聞,華山白雲峰大上方為華嶽諸峰之中最難攀登者,比起合歡山北峰,更是陡峭險峻不知多少倍,如今我卻得越級挑戰,在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結下一直有些忐忑不寧。行前特地請教醫師:「懼高症可以治療嗎?」「這種病症心理因素居多,可以克服,但要靠絕對的信心、勇氣與毅力。」醫生的答話讓我深深體會,這一趟朝聖尋根的登山之旅,將是再次考驗自己,克服恐懼的絕佳良機。
一行四人,先加入宗哲社兩岸學術交流研討會的與會教授團,共同走訪江南水鄉,暢遊庭園風光,再分道揚鑣,飛往四川成都參訪青城、峨嵋等宗教聖地,並深入黃龍、九寨溝一睹大自然湖光山色之艷麗,最後搭乘長途火車抵西安,見識聞名已久的兵馬俑與諸多皇陵古蹟,終於在雲遊一個月後,風塵僕僕地來到陝西華陰縣,當晚住進華山賓館,決議翌日清晨出發登頂。
堅定信念化盡一切疑慮 一反常態有如過關斬將
這一路上,行、住、坐、臥間,一直有一個罣礙,牽腸掛肚的揮之不去,只要一思及華山之行,就令我心慌意亂,自問:「上得去嗎?」頓時,心如被揪起,趕緊自我心理建設:「我一定可以!」自問自答的戲碼,反覆上演,現在是面對面,接受考驗的時刻了,這一夜在似睡似醒中寂然渡過。
清晨五點,匆匆打點妥當,星空猶是一片黑暗,但已有早起的店家開門營業,想不到也有出租登山布鞋的行業,真是靠山吃山一點都不錯!行不到百米即抵達「玉泉院」,拍門喚醒管理員,穿過這所供奉陳摶老祖為主神的全真道觀,來到後院,購票並登記身份證明後,續向前行,不一會,即穿過一大型牌樓,昏暗中依稀可見上書有「華山」二字,心知正式的登山之行於焉開始。
走在約三米寬的青石板坡道上,右方入眼盡是崢嶸峭壁,朦朧中,如巨靈化身懾人心神,左方卻是一條兩山夾峙的天然溪流,水流不豐,清澈見底,河床中,岌岌禿石羅列陣佈,寸草不生的巨大危石,在在皆是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但也益增前途艱險之聯想,不由得躡足屏息,不敢爭先,一方面又對朝聖有所憧憬而急步追上,行行復行行,海拔有逐步增高之勢,約莫一個半小時後,來到了莎蘿坪,千里迢迢的親抵同奮們捐資興建的莎蘿園,霎時感受到鄉情的親切溫馨,但環顧四周,雜草蔓生,罕無人跡,於清冷的秋風中,憑添幾許庭園荒蕪之惆悵,追憶起四年前華山管理局,蠻橫無理,恣意違約,以致揭碑典禮並未如期舉行,而今親睹紀念本師世尊的「天地正氣碑」已然矗立為「莎蘿園碑」,真是感觸良深,何日方能完成本師世尊的遺願,為天帝教的發源,留下歷史見證,還有待全體同奮共同努力。小憩後隨即動身,繞過稀疏的莎蘿樹林,步上一座石橋,耳聞水聲淙淙,一絲清涼意才襲上心頭,赫然!一座觸目驚心的巍峨大山於曙光微現中,聳立眼前,橫阻去路,心中一寒,老天!傳言果然無虛,但見光禿陡峭的山崖,固若金湯,壁立千仞,直插天際,一條寬不及半米的層層石梯,極具侵略性地深深崁入山岩,劍矢般直劈而上,仰之彌高,望而生畏,不知不覺中,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怔立中,有些躊躇,上或不上?心念電轉間,意志已然動搖。
驀然,不知何來的一股勇氣,猛然引爆,大步上前,跨上石梯,緊拉一旁的安全索鍊,手腳並用,一步步急蹬而上,腦海中只有一個意念:「我一定要爬上去!」說也奇怪,這「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蕩氣迴腸的悲壯場面,竟然及時的劃過腦際,還真有些激勵作用,當下精神振奮,一反常態的攀崖越壁,臨高履險而不驚懼,有如換了一個人似的,這是我嗎?邊攀緣邊懷疑的自問。
●(左起)光呼、光川、敏貞、敏隱同奮在本教發源聖地玉皇洞前,與現於大上方潛修的道姑合影。
一路過關斬將般,爬高走低,勇往直前,只覺堅定的信心化為一股力量,在胸膛燃燒,化盡一切疑慮,腦海中浮現本師世尊、坤元輔教的慈容,口中喃喃反覆:「弟子終於也來了!」感動得有些哽咽,腳下更快,把同伴們遠遠的拋在後頭,或許是爬得太急,在翻越過一道幾近垂直的岩壁後,心臟不勝負荷的砰然有聲,立即暫緩步伐,這時地勢平坦,信步而行,真有幸福輕鬆的感覺,不旋踵,已來到一座洞口,一尊雷公造型的塑像肅立洞前,如孩童般的身高,與平常廟宇中所見相去甚遠,惟莊嚴不可侵犯的神情卻是相同,不敢怠慢地恭敬走過,小洞內豎立著一架鐵梯,烏黑滑亮,顯然經歷不少歲月,抬頭仰望,竟是一條煙囪般的空中隧道,狹狹仄仄透天直上,約有二十餘米長,二話不說,立即登梯,循級而上,有如踩刀梯般慢慢蠕動在這近似封閉的空間,除了自己的心跳聲外,只聞身後的背包與山壁磨磨蹭蹭的難分難捨,小心奕奕的把緊鐵梯,手腳配合的把自己提昇上去,深恐在這節骨眼上出了差錯,而前功盡棄,幽暗中閃過一絲孤獨無依的慌亂,手腳不由得更加賣力,好不容易才探身出洞,乍見陽光,如獲自由的感覺真好,乏力的游目四望,豁然開朗,沒想到這上頭竟別有天地,花木扶疏,群山拱繞,恍如置身畫中,嗅不著一絲人間煙火味,是人間耶?天上耶?心領神會地步履輕盈,惟恐我這凡夫俗子驚擾了這天清地寧的世外桃源。
似已神遊太虛,不知不覺的來到一座洞府,甫一轉首,「玉皇洞」三個醒目字體已然映入眼簾,這才回過神來,不可置信的,到了嗎?就是這裏嗎?怎麼如此容易就上來了,仰望上方「正大光明」四個斗大的楷書,深鑴入石,正是本師世尊的手澤,不由得不信,我確確實實的來到了耳熟能詳、本教發源的聖地;「白雲峰下大上方玉皇洞」前,立即端正心神,虔敬頂禮,默然肅立,儘管本師世尊、坤元輔教潛修於斯,已是歷經數十年的前塵往事,兩老且已先後證道回天,但此時此刻,依然可以深深感受到,兩位老人家堅苦奮鬥的精神,瀰漫充塞在這無限的空間,感同身受地溫暖了身心,沐浴在這無形無相的慈暉中,體仰兩位聖者悲天憫人,憂國憂民,靈肉無量佈施的大慈大德,心靈撼動的同時,反思一己之歸鄉路,何日才能超脫顛倒輪迴,重返夢魂縈繞的來處啊!
同伴們陸續到來,共同舉行了簡單的追思儀式,並恭讀「本師世尊首任首席使者尊贊」,同表懷念感恩之情。
上山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必勝信念,搏命般的衝刺,下山卻格外珍重這難得的人身,更堅定的相信,唯有藉此肉身,效法本師世尊、坤元輔教的精神為教奮鬥、犧牲奉獻,了卻夙願,才能回天繳旨,齊歸帝鄉!
(三)後記
一、登山朝聖之旅,個人除了心理上帶有懼高症,肉體上,左肩患肩周炎未癒,而雙膝又因登峨嵋山,連續步行二十四公里而韌帶受傷,舉步維艱,苦不堪言。
二、憑著堅定的信心與無形的護持下,終能突破萬難,克服恐懼,征服自己,苦盡甘來的喜悅,非筆墨所能形容。
三、融入自然,開闊胸襟,在個人的修持上,也因而進入一個轉折,心「虛」而氣「實」,頗為好奇的想借助於一向不認同的「腦波儀」為我解讀之。
四、感謝維生首席的成全與同奮的賜助,謹此致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