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長青傳教使者班暨長青義工團隊的「心不老情」/不信青春喚不回

第三期長青傳教使者班暨長青義工團隊的「心不老情」/不信青春喚不回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36期 » 第三期長青傳教使者班暨長青義工團隊的「心不老情」/不信青春喚不回

林大願  2003-10-01 10:10

過去,曾有神職人員倦勤想退休,
當時已九十歲的師尊笑著說:
「你說你老了,你有我老嗎?」
莞爾語調中透出永劫不歇的奮鬥精神。
反觀帝教的這群老樹長青們,
雖然年紀加起來可以追溯至戰國時代,
但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豪情與奮鬥勁兒,
讓我們深深體會到,
要評鑑一個人的「心理年齡」高低,
還是在於他對生命的熱愛程度,
以及能否做到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請問…先生嬤在家嗎?」(按:台灣人尊稱醫生的母親為「先生嬤」)

  兩三個月前,採訪者因為另一篇報導而走進高雄市一家私人診所,跟著嚮導敏誨去拜訪一位八十來歲、受過日式中級教育的老同奮敏茹。十分鐘後,我們還為了被安排舒適的採訪場合而徘徊在三、四層樓的樓梯間,她惟恐遠道而來的客人太熱,自己卻費盡腳勁爬上爬下,一邊環顧著、一邊估量著哪間起居室會涼快一點。這樣的待客之道實在令人受寵若驚,但最令我們這些晚輩既敬又佩的精神,就是當她翻開自己的奮鬥記錄簿時,那密密麻麻又有規律格式的紅字註記─累積超過十萬遍以上的玉皇心印妙經,除此之外還每天固定持誦其他基本經典。這位敏茹老奶奶在虔誠又多禮的翩翩氣質之下,卻又不時顯露出天真的表情、十足可愛的孩童模樣和一種富含親切、活力及友善的心意,凡見識過的人無不歡喜,甚至令人直想擁抱…。而她,也曾在多年前來鐳力阿參加過五十五天傳教班閉關。

我們比年輕人更年輕

  癸未年的長青傳教班堂堂邁入第三期,此次共有來自全省各地一共三十六位,年紀加起來竟高達二千三百多歲,都夠追溯至中國歷史的戰國時代了!但是,這些年紀最小才剛過半百、年紀最大八十五,平均六十五歲的「長青」族卻是人老心不老,入帝教持續奮鬥已有三、五年的不少,十年以上、二十年者更是大有人在。問他們自覺有沒有比年輕人更奮鬥?七、八成以上都自信的回答:「有!」另外,採訪者也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出於自願,並親自報名來參加閉關的。

  「沒有事先規劃,只是覺得機緣成熟了!」桃園的鏡卓真是福至心靈。

  「本來自己就很有意願,加上教院同奮互相勉勵更讓我下定決心。」屏東的鏡蘭平常即有一群奮鬥的好伙伴,這次閉關他們教院果然一口氣就來了八位。

  「過了報名期限,我女兒還幫我寫信和打電話給首席,請他特准,真不好意思…」家住集集,今年經常到鐳力阿道場幫忙除草、栽種蘭花及紅龍果,也義不容辭趕製過幾萬份紅心雷擊散香包的義工靜賺,對於自己能「吊車尾」參訓感到相當感恩。

不斷充實 才能做更多事

  當然,每個人來參訓的動機不同:有些是為了養病;有些是為了提昇性靈;有的索性不諱言地說是為了封靈原種;而更多的人卻表達了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為了不被人問倒!」去年廿一天複訓班閉關期間也曾經來當過廚房義工的靜縫,平常在天甲堂即以熱忱解決教內、外人士的修持問題為職志,這次和丈夫緒驕一齊參訓的目的,她表示,「是希望進一步瞭解天帝教內涵以及經典意義後,能有更多實力來為同奮服務。」而她也希望學習閉關期間令她最感佩的維生首席─「上課的精神比聽課的還好」。

  「本來就以為年紀大了走入宗教是很自然的事…」,高雄的敏穫也是掌院常見的廚房義工,她自謙來閉關,「主要是學習心啦!我還不夠資格談修持。」

  「想更深一層瞭解天人合一的體驗。」在花蓮縣初院服務的光果,自忖要多跟年輕人的奮鬥精神學習,以便未來奉獻更多。

  「聽一些道長說閉關課程重內涵、多實務,比一般靜坐班詳細多了。」彰化的敏玄今年六十七,五十多歲時還進修大專會計科系,始終如一的展現「學無止境」的精神榜樣。

  「多學點!」在同學眼中非常奮鬥、每天都有做子課的賢有,言簡意賅,為了全力精進,彷彿連回答的時間都省下來了。

  「如何防微杜漸、做到涓滴不漏的地步,該是我們修道者當務之急。」往常多半在天蘭堂服務的光規則多了一分「憂患意識」及「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使命感,他甚至還發願要精進,進而創新闡釋教義心物一元二用論。

  另外,也有些同奮是以「自渡渡人」、「己立立人」的心態來此學習的。台灣省掌院的緒飪滿懷希望的說,「閉關結束,腳好多了之後,就可以多替人做天人炁功了。」

  「增強身體健康,為教犧牲奉獻!」桃園敏弘的話是否也可以作為教院的奮鬥標語呢!

  「誦誥、打坐,好求台灣平安、人心調和、國泰民安。」台南的貞喜似乎也頗能體會「先固本、再開源」的簡單道理。

  而在台北市掌院炁功中心專職的敏繫阿姨則自嘲在SARS期間無法出外服務,因休息太久反而使舊疾復發,她充滿活力舉臂高呼:「進關一條蟲,出關一條龍。下山之後要更勤於到醫院幫病患做炁功,堅守信願行三要,積極引渡原人來歸。」

家族中的「積優股」

  根據採訪者調查統計,這些長青學員中十有八九其子女或親屬是帝教同奮,更不乏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帝教家庭。我們中華民族喜歡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比起教外許多已經在感慨自己還有多少剩餘價值、虛耗殘年的長輩,這些一路走來並不孤單的「傳家之寶」們,在年老不便的奮鬥路上還時常能得到家人的鼓勵與支持,成為家族團體生活中持續上揚的「積優股」,不但融洽了家庭倫理關係,也多促使家人在人道奮鬥上、事業發展上更加順利。

  「心定,就有希望。」親屬三代都是帝教同奮的光規,最喜歡五門功課中的省懺,認為悔過的力量能消除心中魔障並獲得真正的快樂,他的回答也說明了「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我們對無形的幫助實在是銘感在心。」靜縫幾乎每天上光殿,常常一天誦誥三場,初一、十五還特地到天安太和道場參與月行超薦法會,正因為背後有家人勤奮地推動,意興闌珊時,「兒女們還會催促我趕快上教院。」

  「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求知足常樂。」南部一位入帝教快二十年的同奮,出關後即遭逢宵小竊盜而損失價值十多萬的珠寶,卻依然對往後的奮鬥生活深具信心,因為過去「家裡作生意這麼久,幾乎不曾收過跳票的支票。」她知道其實這都是無形一直在護佑著。

  另外,在閉關期間熱熱鬧鬧過完七十大壽,兒子普昇預命開導師在傳道使者團擔任代秘書長的光玨,平常於台灣省掌院奮鬥,每月的誦誥數也經常是名列前茅,看他在慶生會上容光煥發、談笑風生的滿足模樣,可見「親屬相互支持」、「常上教院奮鬥」與「人道和順」這三方面是相輔相成的。而受訪中,將近八成也有這樣認知與肯定。

能收能放 氣質都變了

  過去,曾有因年紀大而倦勤的神職人員想退休,當時已九十幾歲的師尊笑著說:「你說你老了,你有我老嗎?」莞爾的語調中透露出永生奮鬥不懈的精神,就像于右任先生面對歲月的豪氣─「不信青春喚不回」,因為閉關,長青班學員也同樣體驗了這所謂「心不老情」。

  「心性越來越快樂!」高雄的靜圓,識字不多,但學習卻很積極認真,這點讓同學最為敬佩。「身體狀況較以前好。」光果因此表示很希望讓更多人接受帝教的好處。「汗流得比以前還多了…」敏玄用身體去感覺,動功做得很實在。

  「回去後大家都說我變年輕了!我自己是覺得個性有改變,情緒溫和許多。」出關後的靜縫,親和力備增,一回到天甲堂,同奮對她的親和邀約馬上多了起來。「下山後發現氣質變了。」認為來閉關是天命也是人道的光規,認為事事唯有以慧眼觀察加上親身實證,才能脫胎換骨。

  「人變得比較活潑了!」華念入帝教三年來已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此次閉關期間的團體生活又使她改變了些個性。而能夠與各地年齡背景相近的「老」朋友一同學習,就「好像上小學一樣。」靜賺感覺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我聽很多人說才剛要開始習慣,就馬上要結業了…。」

  在宿舍,三五好友建議以後有機會相約一齊去爬爬山,有人甚至要將此道情道緣延續到下輩子。長青班駐班預命開導師光喜回憶他們,「剛開始時,因來自不同地方,又人生地不熟,內心容易浮躁,難免會有磨擦。時日一久,相處愈見融洽,集體與首席親和時,還會自我省懺一番,可見他們是能收能放、心胸開朗的一群。」

  義工敏立有兩次閉關經驗,這次受訓練處徵召,首度輔導長青班,她自謙是來跟比他年紀稍大的同奮學習、體驗如何做人處世:

  「在山坡上服勤,每個人都好像都有不服老的精神,時間到了還不肯罷休。」

  「緒積的老人保健課程上,靜儲幫忙帶動做體操,老人們被他倆逗得好像一群幼稚園小朋友,又天真又可愛。」

  「年紀最大的平山老爹還自願幫身體不適的緒驕推輪椅呢!因為推得太好了,緒驕還一度不想把自己『還給』太太靜縫來推,……真令人啼笑皆非。」

  「晚上自由活動,他們自己安排集體誦一百聲皇誥,其他年輕學員還在用餐時,他們已經在光殿了,每到奮鬥日的四場誦誥,幾乎每一場都參加。法會前一連三天,還主動集體恭誦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

感恩與回饋

  在廚房,另一群年約六、七十歲的長青義工─基隆的靜下;高雄的敏賓、華祿、華靜;清水的貞天;潭子的貞信;台中的綺梅…等,也都參與過閉關訓練。此次,她們是抱著感恩及奉獻的心回來幫忙的。

  「樂觀、歡笑,不想回家。」華靜說最好常閉關,這樣她們就有更多機會變年輕了:「我自己安排的行程很滿,甚至比學員還忙,除了廚房工作,每天至少打三坐、誦一千五百聲皇誥。早晨、傍晚,也都會一齊相邀散散步。」

  敏賓的右肩骨發炎,長年看了幾次西醫,依舊時好時壞,本來這次也打算要來參加長青班,因為教院同奮都笑說她長期居住在教院當「廟婆」,功力早已夠了,何必再參加閉關呢?所以她發願來做義工,其餘閒暇照常誦誥打坐,想藉此機會把手痛的毛病治好,未料竟然神奇如願了,她的喜悅溢於言表:「現在拖地、打掃等勤務都沒問題了!」

  桃園縣初院的敏清、敏佳,剛開始也在廚房幫忙將近一個月,因為教院許多核心幹部都來了,所以首席不得已只好請她們回去駐守;還有每逢閉關必發心拎著大小家當前來,免費為關內同奮理髮的敏容……等等,熱心的她們別無所求,不過是希望盡一己之力,讓大家安心愉快的修煉而已。因而讓光筆開導師每每讚嘆她們真是「功德無量」!

不為福報方修持

  走過親和樓大廳,時常可以看見圖書館義工范凱寧紙筆不離身地對著報紙的好文章抄抄寫寫,今年十一月準備參加正宗靜坐第二階段班的她,是執教三十七年的退休教師,詳談之下才知道那是她自小開始、已維持五十年以上的筆記習慣。她表示幾年前午睡時曾夢見師尊送給她一幅對聯─「推窗雲開月半閒,返璞歸真覓道緣」。所以今在此地不過是順從師命。問她是不是體現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她說有一句話更貼切─「不為功名方讀書」。

  是啊!以上這些老樹長青們,都可以說是「不為福報方修持,不為功德方奮鬥」啊!梁啟超先生無懼於花落水流的年歲消退,只怕光陰蹉跎了少壯之時曾許下的雄心壯志,他感嘆:「不恨年華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強半為銷磨。」所以,一顆心是否年輕,還是在於時時刻刻惕厲自己的信願行。

  近來,日本政壇出現了一批為了不讓年輕人忽視其影響力而組成的老人黨,這個現象不但突顯了都市高齡化人口的趨勢,也彰顯了老人們不服輸的拚勁,以及向自己和向大環境奮鬥的精神。採訪者剛開始面對一群「祖字輩」的受訪者,到後來整理完多半是由他們自己刻筆而成的問卷調查,期間還加上十數通熱絡的電話訪談,這些間接學習的精彩經驗,使採訪者看起來一付硬朗的體魄和一顆自以為年輕的心,都反而要自慚並自忖能否後來居上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