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弘教功能面面觀/以和子願力共振 生生不息
彙整/編輯部 2004-01-01 09:15
九十二年全教弘教會議結束後,教訊訪問了部分同奮對於本教弘教方向之建言,重點落在「真誠」以及「群策群力」。雖不能代表多數同奮的心聲,但也是一項重要的參考資訊。
■弘教,不是行政工作,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匯聚每位同奮的願力,朝著共同目標前進。如果當成是願力,就有活力就有動力,碰到什麼挫敗,也會甘之如飴。但是這個願力,不是強迫自己要做什麼,而是要從和子體發出來,也就是我們必須先做到師尊說的「凡心死、道心生」,只有這種願力,才會發出熱情,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每個人都如此,就會產生和子共振的能量。「例行公事」是沉悶的、死寂的;願力,才會活活潑潑、生生不息,若能如此,任何匯聚人心的弘教方法,都會因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在帝教中心思想下,充滿創新的生意。
■每年一度的弘教會議,是凝聚同奮共識的重要集會。一方面傳承經驗,以玆借鏡,回去後,轉換成自己教院的體質,靈活運用,因此主題設計,必須切中各教院堂弘教需求。一方面各地教院堂同奮難得齊聚一堂,若能利用寶貴時間,充分親和溝通,可以了解彼此遇到的困境,找到解決良方,學習打氣;在聽取台上同奮報告之餘,如能有充裕時間雙向交流,則能更加發揮專案主題的宣導功效。
■會議進行的模式與位置的排列,對於會議是否成功,有關鍵性影響。為振奮大家身心靈,會議前最好能有帶動性活動,活潑有朝氣,並且相互介紹,了解各自背景,增加親和力。議場排列模式,最好圍成圓形,向心圓會讓人念力匯聚在中心點,並且橫向聯繫緊密,親和,不僅是人與天(上下互通),也是人與人之際(左右交流),透過上下左右願心一體,再加上議題精彩,會議效果事半功倍。
■我們弘教,要真心誠意,不是為了「辦」活動或為了應付才去「辦」,而且要有萬全的準備,比如同奮修持到達一定程度;或者團隊運作模式成熟,有共同信念後,自然可以推展出去。就像一棵樹,還沒長大前所結的果子,一定都還不成熟就墜落到地,因此帝教體質要建全,每個人都準備好了,便可以開枝散葉,結實纍纍。
■對外弘教以辦靜心靜坐班方式引渡原人,是很好途徑。有些教院限於輔導員動員困難,課程規劃不完備,召募不到學員等問題,較難達到預期效果。像本教院的正宗靜坐班學員都是親和同奮的親友而來,但很多人皈師或正宗靜坐班結訓後,又和教院疏離變成失聯同奮,是否弘教會議中對如何親和同奮,讓同奮回流,及引渡同奮親友,有一專題研討,可以請很有經驗的同奮現身說法,增加學習效果。
■其實會議開得再好,還是要落實在執行面,所以成敗的關鍵就在有沒有人帶頭推動,大家是否配合,有一個健全弘教小組,而非大家掛名而已,如何發揮團隊力量,激勵工作士氣,激發大家的熱情,產生對教院的向心力,可提供成功經驗讓大家學習。
■文宣的工作,是弘教渡人的一項利器,目前文宣明顯不足,如能製作教學光碟譬如靜心靜坐、法會實況、天人炁功、天人禮儀,除可讓學員學以致用,也可與教外人士結緣。
■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心靈補帖課程,好比「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人」、「如何克服心理低潮」、「如何做一個有自信的人」等勵志項目,因為唯有本身有自信,並且快樂才能影響別人,彰顯 上帝的榮耀,自渡而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