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劫從心起 以人化人始為弘教根基

救劫從心起 以人化人始為弘教根基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62.263期 » 救劫從心起 以人化人始為弘教根基

黃靜認  2006-01-01 09:10

以寬恕悔過年 為九五年全教奮鬥標的

在波患潮瀕的春劫,天災人禍無一不是映照著人心的執念,在全球各地具體多元的展現,期使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能夠警戒深懺,讓所有生命回歸共生共榮的初始。本教於明年度將要展開的「寬恕悔過年」,乃是對症下藥之良方,必須從同奮開始,從上而下,真切落實「天赦之教」,讓人人在靈肉對立矛盾的學習中,重返和子本性,以己之心「恕」人之心,讓累積的仇恨在神明果決中了斷;讓彼此之間,不再因分別、執著而陷入交戰;讓許許多多的小我意識,都能夠匯流融合到宇宙深層意識的大海。

要落實寬恕悔過 就要落實省懺

  九十四年度全教弘教會議,在光照輔教主持下,於九十四年十月廿二日九點半在天極行宮正式展開。一如過往,會議召開的目的主要在於檢視過去一年的奮鬥成果,並前瞻明年全教弘教的大體方向,建立共識,上下一心共同推動。

  天帝教即將進入第三個十年,維生首席在西元二千年,不惜靈肉佈施,向 上帝祈求天赦,而有了天赦恩典、天赦之教降顯人間,緊接著時運轉入春劫,有別於過往行清平三劫的行劫模式,無一不是對應著人心的偏頗、執念,而出現許多前所未有的天災人禍,範圍之廣、效應之大,都是無形藉此警惕人心、告誡人心的「重打擊」,讓人不得不回過頭來省思「天赦之教」落實人間的重要性。

  九十五年,在維生首席的指示下,全教將以「寬恕悔過年」為目標,這就是天赦之教的基本精神。帝教之心法為五門功課,靜坐要做好,五門功課環環相扣,而其中最關鍵的一門就是反省懺悔。省懺即是向內自省,一切反求諸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寬恕悔過」要落實,一定要做好省懺功夫,通過省懺才能自赦、人赦、進而才有天赦降臨,而省懺不分教職高低,不分時空,是一輩子要力行的事情。

  古聖留下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最高指導原則,前二句為「知」、為「理入」,後二句為「行」、為「行入」。人一落入後天,思想、行為便常有靈(和子)肉(電子)交戰的現象,本為矛盾的統一、對立的調和,要懂得如何調和,即是心性修持之要點。心性修持一定要行入才能有所體悟有所得,行入時要惟精惟一,才能達到「厥中」。理入要多聽、多看、多瞭解,理入可指引行入,行入可驗證體悟理入。要落實「寬恕悔過」,就是要落實心性修持中「反省懺悔」的功夫。

如何落實寬恕悔過 推動寬恕悔過

  本次弘教會議中,安排普珍同奮以〈如何落實寬恕悔過的功課〉為題,報告從光明同奮針對袁了凡功過簿流弊所撰之〈寡過簿議〉一文,談「四戒寡過格」及「廿字寡過格」的設計理念,以及如何與生活結合,普珍建議在教內可以透過廿字寡過格與奮鬥卡的同時運用,檢視奮鬥與反省精進功夫,促使自己更能進一步悔過、寡過而逐漸接近無過。此外,也安排了「寬恕悔過實務方法與研討」的時間,由光思樞機主持,緒禧開導師引言,光劫開導師帶領研討,邀請與會同奮分享個人對於「寬恕悔過」的體會與經驗。

  緒禧開導師提出:一、師尊之心教傳承即是,作善、作惡就在一轉念之間,一念之間決定上天堂或下地獄。二、「念」為進行中之能量,念念相聚則顯,即為相,若不合乎天理則止念,用廿字真言或聖訓等方式來止念,要將一剎那間之念止念或轉念,必需透過煉心。並提出三個煉心方法來與同奮分享:一、以人生守則為依歸。二、以先天本性和子為依歸,凡事過即不留,否則會停留在分別、執著中。三、平日之生活若不易回歸本位,表示能量不夠,要更加強五門功課。

  光劫開導師提出三個方向與同奮一同思考:一、為什麼要重新提寬恕悔過?二、寬恕悔過與救劫有何關聯?三、如何真正做到寬恕悔過?現場並邀請了幾位同奮分享,茲整理於後:

  *帝教同奮似乎悲情重重、壓力很大,西方宗教有對神父告解之活動,帝教同奮則為在光殿中對上帝告解,但若無人帶領,任同奮自行在光殿中悔過,或許會產生錯誤方向。

  *明年度全教發動此一活動很有意義,寬恕悔過即是包容與尊重,現代社會對立太多,要自解心鎖。面對自己人生問題,能從寬恕悔過中下手解決。

  *學習放下怨氣,在學習放下怨氣時,學會體諒別人,學會客觀觀察人,學會慈悲看人之缺失。

  *修行是從逆境中得來,帝教內部若無轉化,則無以承擔劫運,無以轉入康劫同劫。現在教院有很多激盪,帝教應在教化中弘教,要回到人性面,同奮能得到關懷和溫馨,自然會帶朋友過來。天災嚴重是因人偏離大自然之規律,人與人之間之仇恨,要從寬恕悔過下手。氣運亦影響教院內部,面對大環境,面對帝教內部,要重新省思。人若能恢復本心,人與人間深層意識是相通的,必能相互印心,從自己的心去貼近對方的心,撥亂返和,不過這是要靠修持得來,要靠犧牲奉獻得來。

  而省懺該如何進行?會前,寬恕悔過小組也提出了一些想法:

  *人要先自覺後才能做省懺,所以各訓練班引導員要指導同奮如何「自覺」,有了「覺」才能了解身為人的使命,才能修得好。

  *做省懺是否越作越快樂?或者越做越痛苦?省懺會「痛苦」,是因痛苦本來就存在?還是因做省懺才產生痛苦?

  *師尊曾說:省懺是心法,非譴責(功法)。

  *個性若是迎向光明類型的人,也不可浪費過去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探討過去經驗雖會痛苦,但此為智慧來源,可找出習氣根源,從而斷根。

  *省懺若敢去面對問題,其實便無問題,痛其實是一直都存在的,若無下定決心改過時便會痛,當下定決心改過時,痛便解決了。

  *人都會犯錯,雖非大錯,但小錯即會影響命運。會痛通常是怪罪被他人傷害。師母常說:不要氣只要記。「記」即反省。

  *廿字如何落實在生活中?一般人很難時時刻刻保持,這時要做省察,所以涵養和省察要同時做。

  *當洗滌後的輕鬆感要如何保持?剛開始要讓大家體會何謂良心,然後學習如何保持此一良心,刮垢磨光。

  *省懺應要落實到時時刻刻都在做省懺,即「慎獨」。

  *做省懺時,誦誥和靜坐很重要,當找到過去之汙點時,要洗滌不容易,所以要以誦誥和靜坐來配合。

  *若能效法師尊將心放在天下蒼生、三期末劫大我目標上,就會放下小我,就會原諒別人,凡事都起於「心」,一切要從打掃心上地做起,加強性命雙修,降伏心氣,學習師尊在行住坐臥間,都常保本心不動,就無省懺之必要。

  而在推動寬恕悔過年的計畫中,極院弘化委員會也草擬了數項方案:

  一、第一波,首先在去年十一月底開辦的開導師養靈營中推動。

  二、在教院、堂安排系列性課程,介紹省懺的方法與如何落實在修持與生活中。

  三、配合首席於全教巡迴親和訪問期間所帶動的寬恕悔過與帶領跪懺行程,加強宣導。

  四、研擬可長久實施的寬恕悔過作業方案,以落實寬恕悔過。

最崇高的寬恕 出於自願的愛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第一次看到含義如此雋永而富有詩意的句子,個人才體會到,原來有關寬恕的詮釋可以這樣優美而令人感動。

  人們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最容易產生兩種不同的反應:一種是憎恨,一種是寬恕。憎恨的情緒使人一再地沉浸在痛苦的深淵裡,反覆數落對方的不是,也不斷地後悔自己當初所做的種種不理智的行為。如果讓憎恨的情緒持續在心裡發酵,可能會使生活逐漸失去秩序,而行為越來越極端,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而寬恕就不同了。寬恕必須承受被傷害的事實,從「怨怨相報」到「我認了」這樣的情緒轉折,最後體會到不寬恕的壞處,從而積極地思考如何去原諒對方。多數的心理分析家都承認,從被傷害、憎恨到平復、重修舊好的過程中,都必須經歷一些困難的掙扎。

  寬恕之所以很困難,是因為我們都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所犯的錯誤付出代價,這樣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否則豈不便宜了犯錯的一方。但是不寬恕卻容易產生痛苦、埋怨、憎惡,甚至報復等等情緒及結果,到底受傷害的是誰呢?在這取捨之間,值得我們深思。

  人與人之間要享受持久的和平,有賴於學習一種共存的方式,這方式的特點是互相接納,並能打從心裡寬恕。我們都需要他人的寬恕,因此我們也應隨時樂於寬恕他人。寬恕及求恕,是非常可敬的行為;有時,世世代代處於充滿暴力的憎恨中,寬恕是唯一的一條出路。

  最真實、最崇高的寬恕,是一種出於自願的愛的行為。正因為它是一項愛的表現,因此也有它必要的條件:第一個要件就是對真理的尊重。罪惡既已造成,我們必須承認,而且儘量改正補救。另一個條件就是正義。在愛中,寬恕是不會單獨出現的。它要就是與悔改互相配合,使雙方和好如初;若沒有悔改,除了寬恕外,愛會帶來某些制約及糾正行動,使牽涉在內的人不再受害下去。

罪過皆因無明 懺悔回歸清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自己知道犯了錯誤,心中非常後悔,希望能夠彌補,雖然事過境遷,我們還是可以藉由懺悔,讓自心回歸清淨。如同一件衣服弄髒了,可以藉由徹底的洗滌讓衣服回復原本的清潔。而懺悔,最重要的是一顆真誠悔悟的心。真正改正過去所犯的錯,並使過去錯誤的心識永不再犯。更需要懺悔自己所犯下的過錯,從這剎那之後,所有不正的觀念與錯誤的意識所形成的錯誤業識完全不再犯。

  佛經云:「前心起罪,如雲覆空。後心滅罪,如炬破暗。須知炬滅暗生,還須常燃懺炬。」所以懺悔是滅罪的良藥。所謂「懺」,就是懺其前愆。懺字是豎心旁,表示要從心中來懺悔,因為一切的過失,都是心中的無明妄想所產生的。如古德所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懺」字上面兩個人,表示懺悔時要面對自己所對不起的人,向他表示悔過之意,並請求對方的寬恕和原諒,如此過失才能懺除。如果找不到對方時,可以在仙佛前懺悔;懺就是在仙佛前懺悔的一種儀式。接著懺字下面是「非」字,表示要痛改前非。「非」下是「一」字,就是要一心一意地痛改前非,而不是口是心非。懺字旁邊的「戈」字,表示要痛定思痛,立定志向,以革除過去所有的一切過失。

  而「悔」就是悔其後過,不再重犯過咎。悔字的左邊是心,右邊是每,表示不但現在要懺悔,而且每犯不忘,以心所做的每一件事,時時刻刻都要檢討反省。如果我們可以學習曾子每日三省、顏回不二過,則何罪不滅、何障不消!

  在清朝有位玉琳國師,其前世形貌醜陋,後來透過深重的懺悔及發願,終身頂禮,最後拜死在蒲團上,圓寂而逝,所以轉世即感殊勝福報如琉璃雪白般的莊嚴相貌。又如篡位並弒父之阿闍世王,業障現前時,全身長滿膿瘡,生不如死,求救神醫耆婆,也醫不好,後來是因為向釋迦牟尼佛求懺悔,並發願護持三寶,業障才消除,恢復健康。

  《戰國策》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發現自己有過失,為時不晚,只要摯誠懇切的懺悔,改過向善,就能滅罪。在《佛說四十二章經》也說:「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因此無論是修行、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事,只要做錯,應當要知懺知愧,這樣不但自己的心可以得到安寧,業障也能一併消除。

寬恕悔過 沒有開始沒有終了

  寬恕悔過年沒有開始,更沒有終了,只要有生命的存在就要有寬恕悔過的精神,尤其真誠的懺悔,才能徹底的「寬恕悔過」。人類因為自私而破壞了大自然的運律,我們更必須以寬恕悔過的精神,去體察該如何讓所有生命都能共生共存共榮在地球上,一起向自己奮鬥、向天奮鬥、向自然奮鬥,這樣大家才能回到宇宙的大根源,因為宇宙的大根源就是我們的老家。

  全教弘教會議藉此會集大家芻議,期能深耕我們的五門功課,鍛鍊身心靈,達到自我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和平、世界和平,寰宇清平的生命新境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