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奮感言
2006-06-01 09:40
本次北大師生團來訪,幾位參與接待、服務的同奮,各有感悟在心頭,對於這項合作計畫,也有進一步的體受,雖然言語不能道盡一切,卻能在文章中了知一二:
跨出第一步 /趙光武
首席真的用心良苦,他從未來整體發展來看,打開了師尊為我們開闢的兩條路,路非常明顯。從靜坐可以驗證─只要坐下去就好;德行修養方面,跟中華文化作結合,跟北大合作學術交流,是走出來的第一步。
望向長遠之路 /黃敏思
感謝首席!感謝院長!我念道學研究所的關鍵,是在首席的一次講話中,突然感覺到首席對中華文化與師尊精神傳承的用心,我覺得站在我的工作崗位,應該進一步認識中華文化,我曾笑說自己不知老之將至,但是我會好好的、慢慢的、盡自己的心力做這件事情。天帝教要走得長久,每一位道學研究所的同奮都有很大的責任,其實我對大家的期望更超過我自己。
首席以及院長的課,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中華文化的內涵,院長的一席話:我們要上場打球,我們要不要用大家都能夠接受的規則打球,才能走出更寬廣的路來。這次與北大的接觸,我很希望大家能真正懂得首席在講什麼?院長在希望什麼?我們該怎麼走下去?
今年二月,因為光光的關係,我去了北京一段時間,與一些學者有更多談話的機會。送別北大教授們的餐會時,我與王守常教授有了唯一的一次對話,我跟他講:「在北京的時候,有很深刻的感受,我覺得你們這一代,是承先啟後的一代。」他先是沒聽清楚的搖搖手,再問我一遍之後,很坦然的說:「我們當之無愧!」我想兩岸真的需要交流,在交流中對中華文化、對彼此之間才會有更深入的認識,這條路需要大家一起堅持走下去。
這二、三年,我自己在摸索中,真正感覺到:天帝教在這個時代復興的關鍵,是因為中華文化面臨斷層,中華文化怎麼接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
這次跟北大的接觸,我覺得北大就像趙敦華主任講的:「我們北大就是兼容並包!」趙主任還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他在這次第一屆涵靜老人講座時提出的「同源分流」,「道統衍流」不就是告訴我們嗎─「同源分流」!
站在正宗一期的立場,告訴大家說,或許我的資歷老,我還願意在這裡走,我更希望大家有深刻感受,希望大家在這次與北大交流中,真的感受到自己有一種使命,就如光武開導師所說的,這條路是一條長長久久的路,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謝謝!
生命真實的感通 /謝敏榜
這次北大學者來訪,四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期間住宿鐳力阿道場,阿內上下嚴陣以待,全體同奮服勤清潔環境、整理景觀,希望以最整潔、樸實的道場精神接待,未謀面之前,我們有很多的揣測與想像,其實是相當緊張的。但當我們第一眼見到他們時,心安定了,其實也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的心情。
經過多日的相處與親和,其實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開始體會到天帝教的精神特質,還有雙方對宏揚中華文化的堅持與使命感,這不是教義的灌輸、不是強植的宣導,而是心與心的真誠相待以及彼此間流露的氣質所感。
第一屆涵靜老人講座,感覺不同於以往的學術性講座或研討會,唯其因為是大陸學者,我們可能抱有好奇或憧憬,可是在會場中我真正的感受是「無形應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的天人交感,我們能從大陸學者的演講中學到什麼?天帝教展現的精神特質是什麼?他們能從中自然感悟到什麼?這次的主題是「生命文化」,雖然在大會手冊中事先準備的主講題綱比較學術化,在發表時學者們多少表露出個人的人生觀,尤其是中華文化中儒家與道家的生命觀,也讓我們更體念師尊「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承擔救劫精神。
建立溝通外界的平台 /沈緒氣
由於個人在青年團體指導委員會擔任傳道師職務,因此四月二十九日與一群警專青年學生與新境界同奮事先在天極行宮會場做準備工作,並於研討會當天負責會場內外的引導服務。會後,五月一日我個人開始陪同趙院長等人與大陸學者參訪後半部行程,直至五月三日清晨送行。從中學習許多,也感謝首席與趙院長給青年團學子有如此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兩個同心圓 漣漪相交合
這次最直接的感受是,我們同奮與北大哲學系學者一行人之間,曾因有太多歷史、地理環境與政治等因素幾乎沒有交集,但在接觸過程中逐漸的剝解、放下與相互瞭解之後,竟發現彼此如同兩個同心圓漣漪般相互交合,作用無遠弗屆,更像是電光火石激盪起的火花一般燦爛,原來各自都已經是努力好久的同一夥人,有著共同方向,甚至是早在師尊時代就建構起來的,真令人興奮不已!
當然對天帝教組織而言,這樣的交流,難免會出現不同想法。然而在過程中,真的可以感受到天帝教新生力量的再起,尤其是研討會當天除了教院動員的同奮之外,仍有許多同奮自行前往,甚或教外的學子、社會人士等是自己慕名而來的,我真的看到了生機在裡頭。我個人深深覺得維生首席帶領我們跨出與北大學者接觸的這一步,趙院長更是資深的前期同奮,帶頭把全部精神放進來,戮力以赴,在面對許多困頓的過程中,沒有一股天命意識是很難做得到的。
充實帝教宗教哲學體系
在一次與王守常教授閒談中,他談到儒家的養生觀念,如同孔子所講「仁者壽」的觀念。他說雖然自己常熬夜看書,也抽煙、喝酒,但就是要同儒家的學者般念頭純正、良善、氣量大、心胸寬闊,北大許多學者、老前輩都秉持如此做學問的方法,也同樣都很長壽。我發覺這樣的思想其實與北斗徵祥真經「誠中發外。以引祿壽。自積積至。以籌天壽」的概念,或是跟師尊勉勵同奮的「去私欲,存天理」的道理是相通的。孟子說:「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而在是否發揮光與熱,孟子認為修身改過,淨除妄念,體會死生相續與不生不死之性,自然知道夭壽是不二的,命就會變好。王教授的談話給了我很多啟發,也深感中華文化同根同源的可貴之處。
也許同奮會覺得,師尊留給我們的五門功課、昊天心法是這樣的寶貴,只要好好去力行就夠了,或是把天帝教的天人實學建構起來的時間都不夠了,為什麼我們還要往外求形而下的知識?我個人則認為其實相輔相成的。首先,大凡一種思想絕對不是憑空捏造的,而師尊的思想也正是源自於我們與大陸同根同源的中華文化傳統再加以身心力行、體悟與提升的,這樣的互動,能夠更加充實我們的天人實學骨幹血肉;其次,維生首席要建立一個能與外界溝通的平台,將我們帶到球場上,讓弟子能將師尊的精神發揚光大,最初步的作法就是要讓我們了解外界熟悉的學術語言,讓同奮懂得,再好的內涵也不能閉門造車,如同教練將球員帶到球場上,不但要瞭解球場上的遊戲規則,更要球員(同奮)能上場發揮球技,打一場漂亮的球,當然自我的精進,提升球技也是最不可忽略的。
如何才能打場漂亮的球賽
如同五月一日上午,參訪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時,中研院的學者也對天帝教的天人研究學院很感興趣,但回過頭想,我們拿什麼跟人家交流(打球)呢?我對於天帝教的天人之間的關係是很有信心的,在五月二日(農曆四月五日,適值師尊的一百零六歲誕辰)維生首席為大陸來訪學者餞行之夜,提到從科學、哲學探究真理均有其限制面,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宗教的角度出發,才能求得圓滿。而我們最有信心的是天帝教是有使命的宗教,天帝教與其他宗教所不同的是本師世尊所建立起來的天人關係,這同時也是北大師生深以為奇與感到不可思議的。
維生首席與趙院長辛苦地邀請北大學者來訪,也把我們帶到球場上去瞭解規則,當然球技的提升與鍛煉還是要靠自己,真要好好下功夫,才能在球場上發揮應有的水準,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但是,我們的新球員在哪裡?未來又該怎樣對應?因此我們更要積極開發年輕族群,來加入這個行列。
多麼神聖的一刻 /劉鏡仲
天人研究學院籌備第一屆海峽兩岸生命文化系列講座過程中,因緣際會,有幸於北大哲學系師生來台參訪行程中,參與陪同數日,有個特別感動的時刻。
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在鐳力阿親和樓四樓,北京大學哲學系與天人研究學院進行合作備忘錄的簽約換文儀式,當時,我心中有種莫名的激動與感動,在這個紛亂不已的大環境中,海峽兩岸有這樣的一群人,有共同的理想,為了推動落實共同的目標,從台灣到大陸;從北京來到鐳力阿,群聚一起,以如此虔敬的態度共同簽下了合作備忘錄。
這是多麼神聖的一刻!中華文化是最接近宇宙真理的地球文化,透過彼此的合作,共同推動中華文化,以行動宏揚宇宙最後真理。鏡仲何其有幸,參與這神聖的一刻,更感覺到「中華一家」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