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則儀〉詮解(七)
洪靜雯 2023-10-15 10:40
洪靜雯(青年團傳道師)
導論
根據壬寅年首席督統鐳力前鋒聖訓傳示,天帝教教主 上帝於巡天節巡視天帝教駐化人間各級道場、教院時,提出四項聖示:「一,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二,以同奮『相處之道與自處之道』普化教銘;三,建設省懺功課的法儀;四,首席使者強化精神領導,提振救劫使者道心士氣。」根據 上帝聖示,「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尤為四項之首,由此可見〈學道則儀〉的重要性。
壹、第一部分
十三、道無為,理無窮,初學者難得知道知理。理之不知,道之不修,是為道賊;履道不持,進理不窮,盜名為道,是為盜道。
•詮解:
大道是自然無為的,真理則是無止無盡,故初學者得以認識、進而修持大道真理是相當不易獲得、難能可貴的。無法了解心法義理,不能依循學道次第而修,這是不願接受教化、罔顧正道以致賊害身心之道賊;踐履大道而不持守皈戒,進修真理而不窮究探盡,這是竊取修道之名而無修道之實,可謂盜道。
反求諸己 真修實煉
•要旨:
〈學道則儀〉「道無為,理無窮,初學者難得知道知理。理之不知,道之不修,是為道賊;履道不持,進理不窮,盜名為道,是為盜道。」旨在說明:大道自然運行,真理無止無盡,這是何其難得、不易知曉的宇宙珍寶,豈能棄若敝屣。唯能積極向自己奮鬥,從奮鬥初乘,循序晉升至平等中乘、大同上乘,一步一腳印地踐履大道、窮究真理,方不致淪為「道賊」、「盜道」。此不但是學道歷程的當頭棒喝,亦提醒學道之人反求諸己,真修實煉。
•說明:
此段文字可謂〈學道則儀〉的轉折處。大致分為三個要點:
其一,「道無為,理無窮,初學者難得知道知理」。「道無為」—上帝真道是自然無為的,天帝教「法華上乘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即秉持「自然無為」之宇宙最奧妙的修持法則。
「理無窮」—上帝真道所蘊含的真理乃是無窮無盡。為引導大家循序漸進地入門學習,是以依照每個人奮鬥修持的等級,循序皈依「師、道、帝」三寶,分級晉修「奮鬥、平等、大同」三乘。
所以〈學道則儀〉前半部共有十二個學道心法,可列為第一部分,闡述學道者應該了解的心法義理,旨在自修自證;後半部涵括十二個修行次第,可列為第二部分,說明學道者應該循乘而修的進程,旨在循序漸進。
「初學者難得知道知理」—大道既是自然無為的,真理又是無止無盡的,故初學者得以認識、進而修持大道真理,實乃不易獲得、難能可貴。
以〈學道則儀〉為例,第一部分以「奮鬥、平等、大同」作為三個自我檢視的制高點,逐步闡述十二個心法義理:「知道」、「樂觀」、「奮鬥」、「尊師」、「平等」、「卓堅」、「定靜」、「大同」、「了緣」、「皈戒」、「無相」、「無得道」;第二部分則依序說明十二個修行次第:入道、知道、信道、學道、辨道、親道、皈道、奮道、進道、悟道、傳道、證道。整體而言,〈學道則儀〉將修持歷程整合為十二種心法義理與修行次第,進而勉勵大家「循次以進,十年大成,雖不中亦不遠矣。」這是何其難得、不易知曉的大道真理,有幸入門學道,實應奮鬥精進。
其二,「理之不知,道之不修,是為道賊」—無法了解心法義理,不能依循學道次第而修,〈學道則儀〉認為這是「道賊」。
何以稱之為「道賊」?「賊」大致有兩種含意:一指搶劫、掠奪財物者;二指邪惡、不正派之人。據此,「道賊」可分兩種層面而論:第一種層面是指不知理、不修道之人,因沒有真才實學,是以掠奪他人的心得成果權充一己之用,謀求利益;第二種層面則指既不願接受教化、亦罔顧正道之人,不僅沉淪歧途而冥頑不靈,甚且賊害自己或他人身心。以上皆可謂之「道賊」。
其三,「履道不持,進理不窮,盜名為道,是為盜道」—既已學道卻不持守規戒,進修真理而不窮究探盡,這是竊取修道之名而無修道之實,〈學道則儀〉認為這是「盜道」。
何以稱為「盜道」?「盜」指偷竊者,是以「盜道」亦有兩種含意:一是指竊取修道之名,事實上卻沒有將教化真正地根植於心,道貌岸然卻違反規戒之人;二則指對於修行略知一二,但因體悟不夠深刻而觀念錯誤,甚至墮入旁門左道之人。
〈學道則儀〉提出的「道賊」、「盜道」,其實在道場屢見不鮮,不但是學道歷程的當頭棒喝,亦應作為自身借鏡,引以為鑑。試思:如果「道賊」、「盜道」之人成為師資,影響更是何其深遠。是以,從初皈開始,如何從奮鬥初乘,循序晉升至平等中乘、大同上乘,一步一腳印地知道知理,不致淪為「道賊」、「盜道」,甚且培養為道門師資,實屬難得。誠如本師世尊所說「道無為」、「理無窮」,何能不慎、何能不把握機緣,邁步向前奮鬥!
書寫在〈學道則儀〉中間的這段轉折文字,深切體現了本師世尊駐世人間的諄諄教誨:「人人都有道根,人人都與道合,人人都能修道,人人都可得道。修道不外修身,身外無道;修道必先正心,道在人心。只有反求諸己,自己靜坐修煉。」(《師語》p.53)
貳、第二部分
〈學道則儀〉分為兩部分。第二部分自「凡我天帝教徒,必先行善積德,循乘而修」至「師制如是,萬禩千秋」,共計提出十二個修持次第,每段三句。第二部分主要從修持次第的角度,揭露學道是有進程、順序的。闡述學道者循乘而修的進程,旨在循序漸進。
行善積德 循乘而修
這十二個修持次第,始於「入道」,終於「證道」。在說明每一次第的要點之前,〈學道則儀〉先提綱挈領地總述如下:
凡我天帝教徒,必先行善積德,循乘而修,以入道、知道、信道、學道、辨道、親道、皈道、奮道、進道、悟道、傳道、證道為究竟。
此段引文指出:凡是天帝教同奮,必須先能「行善積德」—多行善事、積累福德,進而「循乘而修」—依照次第、循序修持。
試思:本師世尊為何先提及「行善積德」?蓋「行善」乃是一種無私的付出,亦即「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的修為,而此種修為在利他的同時,適正滌洗自心,使內在美好的德行不斷昇華、積累,從而能夠進德修業,循乘而修。
循乘而修的歷程乃從「入道」始,以「證道」終,共分為十二次第:入道、知道、信道、學道、辨道、親道、皈道、奮道、進道、悟道、傳道、證道。關於各次第的要點,依序闡述如下。
一、第一次第:
節欲制念,剛木狂訥,可與入道。
•詮解:
修行入門的第一步,首在節制欲望心念,剛毅質樸、進取慎言,可謂入道。
•要旨:
〈學道則儀〉「節欲制念,剛木狂訥,可與入道。」旨在說明:在入道的初始,首當適度節制超出合理範圍的欲望心念,克己而不為習性所役—以「剛」對治懦弱遲疑;以「木」對治奢華縱慾;以「狂」對治怠惰不前;以「訥」對治巧言令色。「節欲制念,剛木狂訥」彰顯了修持入門主在落實「煉心」的功課,此即「入道」—先向自己內心下工夫,方能真正登堂入室,逐次深入修道的堂奧。
虛室生白 吉祥止止
•說明:
修持的首要次第「入道」,工夫落在「節欲制念,剛木狂訥」。「節欲制念」主在對治超出合理範圍的欲望心念,在日常生活中適度節制欲念、使其合宜而不過度放縱,這便是「入道」初始的功課。誠如《天人日誦奮鬬真經》亦強調「拗其心 是克制己奮」—節制欲望、克制心念,就是向自己奮鬥。據此可見「節欲制念」之所以列為修持的入門次第,正是以此標誌為「向自己奮鬥」的起始。
「剛木狂訥」意指剛毅、質樸、進取、慎言。「剛」,堅韌不拔,不輕言屈服;「木」,質樸無華,不取巧詐人;「狂」,積極進取,不畫地自限;「訥」,謹言木訥,不言過其實。剛者立志堅定,對治懦弱遲疑;木者居心篤厚,對治奢華縱慾;狂者志向高遠,對治怠惰不前;訥者說話信實,對治花言巧語。
「剛木狂訥」四者具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克己而不為習性所役,進而能夠消解私欲、進取於道。是以〈學道則儀〉將其與「節欲制念」並列,同為首要次第「入道」的工夫。
「節欲制念,剛木狂訥」亦呼應〈學道則儀〉第一部分開首之「掃淨六賊心」,彰顯修持入門首當落實「煉心」的工夫。然而,「節欲制念,剛木狂訥」何其不易,也正因其不易,從而突顯學道初始應先向內檢視、節制心念,管理好產生種種嗜欲的「六賊」,向自己內心下工夫,才能真正登堂入室,虛室生白。且先打掃心上地,以一顆清明澄澈的初心,從此步入向自己奮鬥的光明大道。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