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師世尊墨寶書籤詮釋(上)

本師世尊墨寶書籤詮釋(上)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06期 » 本師世尊墨寶書籤詮釋(上)

高緒業  2001-04-01 11:50

  天帝教復興二十週年,為緬懷一代宗師,傳播出版委員會恭印二十張一套的世尊墨寶書籤,句句發人深省,字字蒼勁有力,看了讀了如親睹師顏,親聆師音。但每句涵意深廣,雖望文生義,也可懂可曉,但出處來源,真諦精義,或難十分了解。緒業不敏,恭將每句謹作箋注,對同奮或不無所助。且可藉此認識世尊學養之深,藝術之精,更增高山仰止心嚮往之之心。

  一、以宇宙為家—師尊說:「人類應以宇宙為家,實踐三種奮鬥:(一)向天奮鬥,(二)向自然奮鬥,(三)向自己奮鬥。」又說:「天帝教不但具有世界性,而且是宇宙性的宗教。」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宇,四方上下謂之宙。」宇宙包括了整個時間舆空間。這句話表現了師尊心胸之開闊,也說明了天帝教立教精神之廣大。「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師尊當之無愧。天極行宮師尊銅像下「以宇宙為家」五字發人深省,同奮亦可參照師尊親撰〈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一文,對此幅墨寶會有更深入了解。

  二、自然—自然是道家哲學的主要觀念。「自」便是自己本身,「然」是常然如此。道家言自然,不是指客觀存在的自然世界。(自然顧名思義應該是指世界之一切)乃是一種不加強制力量而順任自然狀態,也就是形容不經造作,不經人為「自己如此」的一種自然狀態,是個精神上的觀念,就是自由自在,無所依靠,精神獨立,是很超越的世界。老子:「希言自然。」莊子:「莫之為而常自然。」清虚妙境有自然亭,由此可見師尊悅樂自然之心情。

  三、道法自然—道,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是指方向、方位。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這是儒家之道。老子第一章第一句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把「道」認為不可言說,但「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學思想的要旨。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道」是生長萬物的,卻是無目的、無意識的,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老子第二章)即不把萬物據為己有,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主宰而支配萬物,而是聽任萬物自然而然的發展。

  四、自由自在—人類自身所處的安靜恬適的心境或心地,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即自由、自在、自得。自由偏向於意志,自在偏向於情感,自得偏向於理智。自由是依照自己的意思而行,不受拘束干涉,進退自如;自在是本心中安靜、無拘無束,可以適性隨意而行;自得是自己得意、得樂之外,進一步心有所得,具有價值意義。自由自在連稱,極言內心安適、外貌平靜,無拘無束。自由以近代西方人倡導最力,也是法律名詞。自在在佛教更為重視。學佛的目的,即在求精神之自在,是掃去一切罣礙,獲得解脫的一種境界。法華經序品:「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唯識演秘四末日:「施為無擁,名為自在。」

  五、無為—這是道家最重要的主張,老子第二章就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無為」是對著有為而發,有為就是造作。一有造作,就不自然,不自在,就有虛偽。老子十一章有「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可說是「妙用無方」。所以「無為」一定連著「無不為」,「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是作用,無為是根本。老子的「無為」學說,是根據他自己天道自然的至理,用「無為」一辭來說明天道的境界和功能。無為並非是不作,並非是不為,「無為」為天道道體的境界。但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便有「有無相生」「動則愈出」的功用。他提出天道的「無為」而「無不為」,也是說明人應效法天地,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做到真能無私而大公的標準,才是天理之固然。所以老子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三十七章)「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無為並非道家所專言,儒家也談無為。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孟子盡心篇:「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中庸:「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周易繫辭:「易無思也,無為也。」師尊清虛妙境是他藏修息遊之地就稱為「無為居」。

  六、清靜無為—是道家的哲學思想與治術。提出天道自然無為,主張心靈虛寂,堅守清靜,消極無為,復返自然。簡言之,認為清靜是連到無為的一種方法,也是表現無為的一種心態。老子:「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莊子:「無欲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天地)「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天道)「此四六者,不盪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虚則無為而無不為也。」(庚桑楚)。清靜無為到後來成為漢初的一種政治策略,這種與民休息守而不失的治道,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師尊常將自然無為合一並言,師尊說:「天帝教法華上乘正宗靜坐是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大法,即不加一點人為力量意念。」師尊說:自然無為心法即是要在虛中求實,無中求真;自然無為心法,即是要效法天體之運行,星球之運轉,自自然然。

  七、大道無私—大道,道之大者。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可說是此語最佳詮釋。莊子天下篇:「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孔子家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為大同。」清孫希旦集解:「天下為公,天子之位,傳賢不傳子也。」後來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公,背私為公,大道無私,與大道為公意義相同。聖凡平等,天人大同,更是我們天帝教奮鬥的準繩。

  八、為天地立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宋代理學家關派張載的名言。「四為」之說,其氣魄之大,精神之高,實足以範萬世而永不朽,為天地立心是立心要與天地同其德,要一息之間,道義不使去心;一瞬之間,天地自覺常存。維生首席把第三、四句改作「為往聖繼天人實學,為帝教開萬世太平」更有時代意義,可見天帝教精神。

  九、開天繼人—本教經典《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紫微星祈:「開天繼人,啟道佑德,以源以世,以親以和。」開天繼人之義,當為「開天闢地,繼往開來」,或「開物成務」「繼聖絕學」。師尊在重印基本經典前,有自撰緣起,中謂:「上應天心,下化人心,盡心合天,創造新機,扭轉世運。」應為「開天繼人」的註解。實則開天繼人,也可作啟發天性解。莊子達生篇:「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不厭其生,不忽於人。民幾乎以其真!」郭象注:「不慮而知,開天也;知而後感,開人也。然則開天者,性之動;開人者,知之用。性動者,遇物而當足而忘餘,斯德生也。知用者,從感而求倦而不已,斯賊生也。」簡言之,保全其天德,無攖人心。雖與本教教義無關,亦可以相互發明。

  十、天親人和—天親人和也就是天人親和。師尊說:親和在科學上的名稱就是感應。親即親近,和即響應。世俗上對人與人之接近有親愛,親近,親善,親敬,親睦,甚至親熱、親密,親慝等很多言詞,實在都不能與「親和」兩字的莊重嚴肅典雅可比。天人親和也即董仲舒所說的「天人感應」,也就是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一種觀點—天人合一。自孟子以來,中國人認為天有意志,人事有天意的體現,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動天意,由此兩者合為一體。師尊說:「我們的信念,在追求真理……達成天道人道合德的天人合一。」所以我們帝教設立了天人研究學院天人合一所,致力研究「天人合一」的宇宙真理。   (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