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探源‧文史哲穿梭─桃滿華園 清平國門邪氛

天地人探源‧文史哲穿梭─桃滿華園 清平國門邪氛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32期 » 天地人探源‧文史哲穿梭─桃滿華園 清平國門邪氛

林大願  2003-06-01 10:35

─桃園縣初院、天鎮堂「玉華殿」的時代使命暨當地歷史人文觀察
多年來,鎮守住中華民國國際出口的咽喉與樞紐,
桃園縣初院、天鎮堂,憑的是「向自然奮鬥」的自勵刻苦,雖然歷經磨折起伏,
天人始終合力蕩清魔氛,安固中央。
就像當年先民們的艱辛屯墾,
可以把粗劣荒野、凶番險地的「桃仔園」,
搖身一變為豐碩的「魚米之鄉」。
未來,「玉華殿」坐落的這個「桃花之園」,
是否會再造「灼灼日華」的景象呢?
我們拭目以待!

  殿 名:桃園縣初院玉華殿

  殿 址:桃園市中央街

  殿 主:行劫主宰定危子

  副殿主:行劫副主宰清期子

  總護法:媽祖元君

不可不知的渡台拓荒史話

  直到一六六四年,清廷為了阻斷明鄭王朝的接濟命脈,在大陸東南沿海實施了「濱海三十里內化為焦土」和「片板不許下海,粒貨不許越疆」的「遷界」令,因而間接促使不少為求生存鋌而走險的黎民百姓,渡越號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以閩、粵族群為主的漢人勢力才逐漸進入現今的桃園縣境內。

  在此之前的荷蘭、西班牙進駐時期,北台灣大部分的土地尚未開始有計畫的大規模經營,從如今繁華的都會盛景看來,這一代人很難想像三百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僻壤,且時而有原住民出沒其間的狩獵之地。

  以「桃園市」舊稱「虎茅莊」為例,這片「茅草可以如虎傷人」之粗劣荒野,至清朝乾隆時代才有廣東漢人進行大規模屯墾,爾後各州移民陸續在此遍植桃樹,樹花齊開時節,一片粉豔麗如雲海的美景便取代了「虎茅」之名,而演變成漳州人口語中的「桃仔園」。

  由於桃園縣全境大多是連綿的台地和階地、丘陵和山地,平地只存在於部分沿海平原及河谷低處的沖積扇,加上許多河道短窄,水勢湍急且甚常乾涸,以致拓地開墾極為艱困,初期只能見到奉命戍守的幾支海防部隊及零星往來兩岸或新竹及淡水、基隆之間的過路商旅。

  「過番剩一半;過臺灣無底看!」若從先民渡海來台的經驗所衍生出的俗諺來看,早期漢人移民在桃園一地的經略當是最適切的歷史見證。

從軍要險地到魚米之鄉

  桃園縣內最早開發之處在今桃園市與蘆竹鄉交界的南崁一帶。

  現今,「南崁交流道」是台灣島陸、空航道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南北以「中山高速公路」貫通台灣各地,東西以「省四號公路」暢達桃園大都會區及台灣面對全世界的大門─「中正國際機場」。在古時,大漢溪改道之前,南崁曾是商務繁盛的水、陸要衝─此地有河港可經由大園鄉的竹圍港出海。

  往北因地處凶番險地,南陸自新竹往來的商旅也多至此止步,轉海路到達淡水、基隆等地。另「南崁港」也曾因停泊過鄭成功的艦隊而負盛名,為了加強控制這個重要的交通關卡,鄭氏自台南驅逐荷蘭人之後,即以最快的速度派遣一支軍隊開始在這裡駐紮。爾後,康雍乾清盛時期以降,境內大批的閩、粵移民便在漢番交易及佔地開墾中競逐、消磨了好幾代的歲月。

  所以,雖說桃園縣的港口貿易早早發軔於明代,但是在如前所述既險又劣的地理因素下,先民還必須時常面對水源枯竭及土壤貧瘠的天然環境,也正因為如此勇於「向自然奮鬥」的結果,遂在桃園眾多族群手中創造了成千上萬、令人嘆為觀止的「埤塘」景觀和細數不清的「埤塘文化」─即利用各處坡度及當地土質(紅壤)黏度大的特性,以人工圍堤蓄水,換得了「千塘鄉」、「魚米之鄉」、「北台穀倉」等有關生活文化、農漁牧產業及休閒觀光功能上的美稱。

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依現今的行政劃分,桃園縣境內計有桃園、八德、中壢、平鎮四個縣轄市;楊梅、大溪兩個鎮;及蘆竹、龜山、大園、觀音、新屋、龍潭、復興七個鄉,加起來總共有十三個鄉市鎮。其中,自北而南有蘆竹、大園、觀音、新屋四鄉臨海,另復興鄉則以三百公尺以上的地勢逐漸深入中脈山脈,為泰雅和少數排灣、阿美等高山族的家鄉。漢人居民組成部分,北半部桃園、八德、大溪、蘆竹、大園多為閩南漳州移民(龜山地區漳、泉相雜);客家族群則多分布在中壢、平鎮、楊梅、龍潭、新屋、觀音等南地。從地圖上觀察,同一族群聚集發展的現象非常明顯。但筆者親身走入其中言談三兩家常事,卻多發現同一種口語中用了其他語言的語法、詞彙,可見上幾代共同胼手胝足的記錄,已為「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的族群融合提供一個良好的模範。

  翻開關於本縣的歷史資料做進一步查證,這裡還有因樟腦事業開發而肇生的族群紛爭史;和因爭水爭地而引發的漳泉、閩粵械鬥史。有劉銘傳「開山撫番」的懷柔教化史;也有日本人「皇民化運動」強制示範的文化扼殺史;有義民們可歌可泣的團結抗日史;但也有像「中壢事件」這樣的民主陣痛史。有台灣首條現代化鐵路的試辦(1887-1893,大稻埕到新竹)開通史;更有遠東第一大水庫(石門水庫)的傲人開鑿史……。當然,更多共生並存的生活點滴還保留在尚未被工商業建築湮沒的古厝老廟及耆老記憶中,這裡可以說是社會科學研究學者眼中一塊寶貴的人文實證地,也是所有關心中華文化續存者不可漠視的歷史桃花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中〈桃夭〉一詩原是形容女子在貌美如桃花綻放時出嫁,而後安分的宜室宜家,再結肥碩的果實、孕育枝葉繁茂的下一代。「華」的本意是「開花」,常引申為光采、顯榮之象,從「桃花之園」到「光華之地」,「桃園」之名頗為符合許多移民族群對其後世子孫在這塊土地上的期盼,而桃花也理所當然的榮膺為本縣的縣花。

  兵家要地、族群拓荒、就地圍塘、多元人文、魚米之鄉、社會衝突、工商重鎮…紛紛在歷史歲月中爭奇鬥艷,天帝教「玉華殿」在此地的時代使命也同時肩負著沈重的過去、繁華的現在與充滿願景的未來。

台灣首座初院 護守國家大門

  當然,本地人饒富開創新局的刻苦精神,終究還是會成就一番可觀的天人功業。

  民國七十四年五月十七日,本教同奮李光宣、沈敏容夫婦倆發心創設公共親和室(於桃園市郊的介壽路上)前,桃園縣同奮必須經常勤樸的奔走台北的始院。爾後陸續皈宗的同奮日增,遂由簡光金等同奮於七十五年底主動提出成立在地教院的需求。

  七十六年二月廿二日,天帝教台灣省第一座初院在桃園市成立,當地同奮李光耿、羅靜方夫婦捐借中山東路七十六號第七樓頂層作為光殿,初院同奮並加租該樓第一層作為大同堂,而「無形的玉華殿」與「人間的玉華殿」也在同日開光成立。本師世尊在親臨主持時致詞:

  「玉華殿殿主奉 上帝特派『御使十方清平皇君大總監』、副殿主『行劫副主宰清期子』坐鎮,並派『媽祖元君』擔任總護法,相信桃園縣全體同奮達到設立光殿的目的,一定可以加強團結奮鬥;…發揮正氣力量,配合三位殿主、副殿主、總護法的法力神通,一定可以掃蕩妖風魔氛…。」

  這段話,除了前述特殊的歷史情結可以相互印證外,再對照寶誥中的誥文,當可深深體會「無形應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的奧妙:一位是在 上帝左右負有掃蕩全宇宙邪魔使命,同時統管三界魔王妖兵及十方神將靈衹的殿主兼保台統帥,祂「剛正原無偏袒」地視氣運變化執行特定任務,時而以行劫「擾亂大千」,時而以救劫「澄清宇宙」;另一位是「執驅魔行劫之權」、「管善惡清濁之柄」,在「清平軍中作銳鋒」的副殿主;加上由首席督統鐳力前鋒保薦,在兩岸民間擁有廣大信眾的「媽祖元君」─這位渡台先民心目中的海上守護神,早期在桃園縣境內發生族群間械鬥時,亦每每被請迎坐鎮,在桃園縣多半的鄉市鎮內皆設有大型廟宇恭奉,位於八德市的「三元宮」,其後殿的石龕上即可見到善男信女對祂的歌誦─「海不揚波穩渡星槎遂邇,民皆樂業咸德母德高深」。

  在先天天帝教於寶島台灣復興後的第八年,這三位德力兼備的無形聖真,領導人間同奮在中華民國的國門─「中正國際機場」所在地─桃園縣境內,堅守天帝教第一個初院,天人一氣,共同扛起了玉華殿艱鉅的時代使命─

  「謢佑國家大門;加強團結和諧。

   促進安定繁榮;建設世外桃源。」

保台護國 定位坐鎮中央

  直至七十八年的兩年之間,原人來歸已達千人以上。為接續更大的奮鬥力量,廖光吼、劉敏渴同奮在四月時奉師諭籌募建院基金八百萬元,經簡光金、蕭敏準同奮在舊址斜對面的新建大廈上(中央街四十七號七樓之一),洽購得現今之院址。喬遷之日的前一個月,師尊即諭示了六月四日的開光時機-這個令全世界華人永難忘懷的紀念日-六四天安門事件。

  七十八年六月四日,世尊為初院重新開光後,在親和集會時有一段語重心長的陳述:「今天遷入桃園市『中央街』新址,是玉華殿『定位坐鎮中央』的日子,這是無形中的安排。兩年以前由於人間桃園機場經常發生動亂現象(註:指七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和三十日的「桃園機場事件」。彼時「民主進步黨」甫成立不久,支持群眾準備迎接被拒絕入境的許信良先生未果,而引發的警民暴力衝突事件),又桃園國際機場是中華民國的國際大門,所以天上要求儘快在桃園市成立初院……。我選在農曆五月初一、國曆六月四日遷入定位,適與中共血洗北平天安門廣場,鎮壓徒手的青年學生與民眾同一日期,無形之中是與『保台統帥』玉華殿主清平皇君大總監有莫大關係,是有特別的原因,希望大家要重視。」

  世尊更於其後各個場合提到,那些個「喝共產奶水」長大的青年學生,竟會團結起義爭取民主自由,足證本教天極行宮第二項特定任務:策動大陸人心歸向、導發反共革命,已經產生初步影響。

  按世尊所言來追索桃園初院成立及喬遷前、後的那一段歷史,台灣社會確實正值群眾運動的蓬勃期,除了上述的政黨運動外,還包括七十六年盛行不墜的「大家樂」賭風、七月十五日台灣地區人口總數突破二千萬,同一天解除「戒嚴令」;七十七年初解除「報禁」、五二0農民示威遊行;七十八年舉辦解嚴後第一次公職暨民代總選舉;及七十九年的「三月學運」(學生訴求解散國會)…等頗具影響力的重大事件。

  種種有關民主與法治的正反勢力消長,直接牽涉到中華民國社會的穩定,更相對影響到對岸中國大陸的武力犯台舉措,無怪乎自七十七年初總統經國先生逝世起五年內,帝教即陸續啟建第一、二、三期「保台護國法會」百日誦誥活動,時間不但一再因應時局緊張而延長,其間還曾有連續十六天、九天的廿四小時「緊急保台誦誥」,以及七天的「護憲」祈禱誦誥法會,並在八十一年晉入「長期祈禱保台護國和平統一法會」,為的即是以團結之精神感召力,扭轉戾氣方熾的人心、氣運,化解已發生和將要發生的社會流血動亂及武力犯台危機,達到「一個中國一個主義,兩岸真正和平統一」的最終標的。

舉足輕重的另一扇門扉—天鎮堂

  如前所述,玉華殿的使命之一是護佑中華民國的國際大門,而桃園縣初院當可象徵成國門之扉。八十二年時,這扇國門之扉的皈師同奮已逾二千。居住在桃園南部幾個鄉市鎮(如中壢、平鎮、龍潭、楊梅…等)的同奮也日益增多,至桃園市區參與奮鬥,每每有感於舟車勞頓,往返費時,遂於八十三年元月廿六日,在平鎮市崇德街十五號的一間民厝成立玉華殿外殿─天鎮堂,自此成為同奮在南桃園的奮鬥中心。如此,北有「玉華」,南有「天鎮」,也象徵著兩扇國門之扉的坐鎮、護持更加鞏固。

  與桃園縣初院之開創如出一轍,平鎮市也是一開始先有親和室來作為廣結善緣的聚點─由光卜與敏料夫婦倆在山仔頂的家中成立,後由靜暢同奮的夫家廉價出租現址,並於五年後(八十八年)完成房屋買賣契約,成為永久堂址。(註:初院也於八十七年完成右半樓層的洽購,而有現今之規模。)

  「天鎮堂」之名,是在八十三年元月十日,世尊蒞臨桃園初院親和集會訓勉時所定。鎮,有「撫一地使之安固」的意義。世尊在廿六日上午親臨主持天鎮堂開光,致詞時,一方面「希望當地同奮首先掃蕩心魔,培養正氣」,一方面更表示:「由於台灣上空無形中正在積極化除暴戾凶殺之氣,所以天鎮堂的成立對無形有很大的幫助,對安定台灣有重大的影響。」

  世尊鄭重的提醒當地同奮,要特別用心體會、謹記「天鎮」的意義。這對十之八九是客家族群的天鎮堂同奮而言,似乎也意味著必須再一次喚起二、三百年前先民拓殖之初,那個刻苦自勵及嚴守分際的客家人勇於向環境奮鬥的精神。

  尤其,平鎮、中壢、龍潭、楊梅等地,在十九世紀末有非常慘烈的義民抗日事件,無形有形之間的戾氣特重,這個坐居桃園縣境中心位置,舊稱「安平鎮」的後起之秀,其時代使命自是不亞於桃園縣初院。而天鎮堂的優勢區位也時常成為中央、中原、元智、清雲等大學和南亞、萬能等技術學院及圓光佛學院…等數所大專青年學子出入奮鬥之地,啟蒙了不少爾後在帝教發奮的中堅幹部。

天日開花 預示再興光華

  過去,桃園縣初院及天鎮堂創始以來,大「師」級同奮比例之高令人稱羡,舉凡社會各級菁英如醫師、老師、教授、軍警將官甚至高階學術研究員(註:龜山有中央警察大學;龍潭有中央科學研究院、陸軍總部),可謂要人有人;要財有財;要地有地,天人雙修的四大要素「財、侶、法、地」在桃園縣是如此充裕。

  然而,弘教渡人的活動雖然持續蓬勃,卻也容易遇上瓶頸。原因之一即是當地特殊的歷史情結,及大半客家族群的生活觀念傾向保守,義民崇拜根深柢固,人文活動有其固定模式,加上都會生活促使信仰多元選擇,還有同奮之間曾因為教院新址的購建問題所產生的僵局…,使早期的奮鬥氣勢幾度因而削弱不少。

  歷經了不甚完美的九十(辛巳)年「護國祈安超薦迎福春季法會」的主辦經驗,到了九十二(癸未)年再度上陣,桃園這地區的同奮全體動員,不但各司其職,甚至還身兼數職,暫拋家務放下身段的籌劃、下工。致使法會當天午刻一到,天人同心,炁氣交感,位於八德市永豐高中活動中心的會場上空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日華」天象(註:氣象學上稱之為日暈),直見驕陽如花開般,在周圍展開一圈顯耀的大圓虹彩,令在場所有同奮都信願激昂。據部分道歷較深的同奮回憶,在帝教所有活動中,這樣的現象只出現過在八十一年時天安太和道場破土典禮當天。

  天日開花的現象一直延續到傍晚。桃之夭夭,灼灼「日華」─無形中是否也預示了這個「桃花之園,光華之地」勢將再造意氣風發的榮景呢?

後記─走入千塘鄉

  文中相關史地典故主要參考校正自:丁邦新《臺灣語言源流》、遠流台灣館編著的《台灣史小事典》和林衡道、楊鴻博著《鯤島探源‧卷一》三書,以及「桃園縣政府」、「TAIWAN縣市綜合發展計畫報告書查詢系統」、焦新吾編輯之「台灣歷史年表」等網站。以上豐富的文史資源,加上本教早期的教訊資料,使筆者在整理闕如之桃園縣初院和當地開拓記錄時,得以連結通貫口述訪查後的蛛絲馬跡。

  另有幾項相關要點,條列如下:

  一、翻開近幾年台灣西北部的衛星空照圖,尤可清楚細數桃園縣境內星羅棋佈的埤塘景觀。雖然,自桃園大圳、光復圳及石門水庫完成後,埤塘的數量及水利功能已大不如前,然而這些先民艱苦拓墾歷程中的智慧遺跡,尚保留在許多著名的景點(如大溪慈湖或平鎮伯公潭)中,其漁牧產業及文化紀念、休閒觀光上的價值仍屬寶貴。

  二、桃園縣初院歷屆開導師為:光中、光陽、光龍、光思、光筆。台北縣初院尚在籌備處階段時,曾於八十年一月廿三日開光,先成立玉華殿外殿,至八十一年五月卅日才正式成立現今的玉宗殿。

  三、關於玉華殿殿主的更替,於八十九年時的「己卯年巡天節聖訓」中可查見,配合天地至祖 無生聖母聖誕日,由「行劫主宰定危子」昇座榮任,副殿主行劫副主宰清期子在人間則繼續發揮其「佐定繼危」的使命,共同迎接第一天赦年的來臨。

  四、關於天鎮堂,根據當地崇信佛教的新榮里楊里長所言,這些年地方上的暴戾紛爭確實有消弭的跡象,可見當地同奮真正發揮了篤實的奮鬥力量,為地方帶來平安、和諧。另外,以客家族群居多的天鎮堂有個特色,就是每遇活動必「做粄」,即使在平時,該堂同奮亦常將煮好的菜餚帶到堂內共享,若到天鎮堂作客,相信能有機會品嚐幾道道地的客家美食,充分體驗民風保守外的鄉里之情。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