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的宇宙科學─兼談靜坐與生死(2)

宗教中的宇宙科學─兼談靜坐與生死(2)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27期 » 宗教中的宇宙科學─兼談靜坐與生死(2)

成大航太所教授 楊憲東(緒貫)  1994-08-25 11:25

天帝教是科學的宗教新探索

三、科學與宗教的異同

  如果我們把宇宙太空局限在肉體感官可感知的有形世界時,則諸如UFO(不明飛行物),潛意識、靈魂、鬼神的現象是無法被解釋的。在古時候天文觀測儀器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人們認為地球是全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均圍繞地球而轉。現代文明人一定認為古人的想法真是幼稚又可笑,其實古人的想法是沒有任何可責難的,「地球為宇宙的中心」是古人根據當時的科技,對宇宙觀測所得到的一個結論,對當時的人而言,他們一定自認這樣的觀測結論是沒有錯的。嚴以待人,寬以待己乃人類之通病,現代人一方面糾正古時人類錯誤的宇宙觀,一方面也自認對宇宙做了最正確的描述,不過我們有沒有想過在經過幾百年後,那時的人類會不會認為現在的宇宙觀是既幼稚又可笑呢?這是絕對可能的,因為科技是區域性的,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無法對宇宙真理作全面性的描述,雖然科技會隨時間而發展成熟,但那是漸進的,不是一蹴可幾的。

宗教是全面性的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而在另一方面,宗教尤其是東方的宗教對於宇宙的描述經常是全面性的,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科學愈是昌明愈加驗證佛經、道德經和易經的正確性。真理是如如不動的,是原原本本就在那邊的。老子、釋迦摩尼在得道前所具有的宇宙太空知識如何可以跟現代的科技相比,但是當他們得道後,對於宇宙人生的大徹大悟卻又遠超過目前科學可以解釋的範圍。科學在追求真理上所作的努力是可以被肯定的;但就效率來講,用科學來追求真理是很吃力的。人的壽命非常有限,在其有生之年,縱窮其畢生之精力於科學研究,又能窺悉多少宇宙真理呢?天才如愛因斯坦,到其晚年仍汲汲於研究工作,終因積勞成疾,死於書桌前,桌上仍留著未決的大統一場理論手稿。我們除了惋惜這位偉大科學家未能完成他的志業外,也深深體悟到天才如愛因斯坦者窮其畢生之精力猶未能解開其心中對宇宙之疑惑,庸才如我輩者,又何能冀望在有生之年揭開宇宙之真理。許多突出的科學家,在他們晚年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進入宗教和哲學的範疇。愈是接近真理,愈加發現它的浩瀚無窮,以所剩無多的人生歲月,似已無法單獨用科學研究去揭開真理的面紗,這應是這些科學家晚年心理的寫照。

  宗教對於真理的探求其本質和科學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而宗教的修煉法門也沒有科學參入的必要。可是在另一方面,科學有其全球性的共通語言,從小孩到老人,從落後國家到先進國家都或多或少受到過科學教育的薰陶;但宗教卻是傾向於民族性的,區域性的,在不同宗教派系之間,理念存在著差異性且不容易有共通的標準。這其間的不同點就在於現在科學是被當成教育在傳播,而宗教卻被當成是修身養性的方法,沒有強迫性的教育灌輸,全憑個人的因緣慧根。所以我們有如下的看法:

  如果科學與宗教都是在探求宇宙的真理,則我們實在沒有任何理由把科學視為教育,卻把宗教摒除在教育的門外。

宗教的智慧結合科學的共通性與普通性才是芸芸眾生之福

  任何心智的活動若其根本目的是在傳播宇宙真理,都應視為是渡化眾生的法門(相信宗教界人士不會反對此說法),則科學在渡化眾生的成效上是不容否定的。但如前所述,科學的發展有未臻完備的地方,它所看到的宇宙真理有時只是部份的,非全面性的;它甚至在某些時期會傳播類似所謂「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真理」。站在渡化眾生的共同目標上,宗教需要發揮其憐憫心,為科學教育提供一個正確的研究方向。科學與宗教相融為一體,宗教的智慧結合科學的共通性與普通性這才是芸芸眾生之福。教育的原則是有教無類,宗教自不能只渡有緣人,宇宙的真理人人有權利知道,國中生人人必讀的物理、化學在表達自然的現象與物質的特性,就廣義而言,這也是宇宙真理的一部份,更清楚地講,國中物理、化學的教學實際上就是渡化眾生的工作。當然這個觀念有人一定不表贊同,但我們應仔細想想在國中物理化學中所提到的原子、分子、細胞的觀念,對數百年前的人而言是標準形而上學的東西,我們可以自問,如何說服五百年前的人類讓他們相信有原子、分子的存在?利用科學嗎?不可能,那個時代的科學知識或儀器設備,無法讓人從感官上去認同原子、分子的存在;感官上不行,唯一可行之路是透過宗教上的體悟,我們必需使用當時的語言文字與知識背景來形容原子、分子這麼小的粒子,這些文字的說明累積起來就成了所謂宗教的經典,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神。同樣的知識在五百年前是宗教的思想,而在今天卻是基礎教育,而同樣知識的傳播在五百年前稱為渡化眾生,在今天卻稱為九年義務教育。對一個未受過現代科學文明薰陶的孩子而言,其知識背景和五百年前的人類比起來是沒有兩樣的,教導他物理化學,說是渡化他也好,說是教育也好,對孩子而言,是沒有兩樣的。今天的科學是五百年前的宗教思想,那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宗教思想是五百年後的基礎科學教育。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宗教是科學的前身而科學則是宗教的實現;宗教先對宇宙真理予以抽象的描述,科學則隨之加以量化,具體化。

宗教與科學都是人類共業下的產物

  我們平常把科學和宗教看得太嚴肅了,似乎有意無意地把它們兩極化,對比化。我們從一生出來就在如下的意識型態中成長:

  ˙宗教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心靈的寄託;宗教是神聖的,宗教的儀式要絕對被遵守,否則就沒有效果。

  ˙科學純粹是物質化的產物,是人類改善生活的工具,是機械式的,是沒有生命的,完全等待人類去應用它,操縱它。

  宗教逐漸地被抽象化,科學逐漸地被物質化,已使得前者淪落為滿足心靈的工具,後者則淪落為滿足肉體的工具。這是人類的共業,人的起心動念無一不受到這共業的影響,這裡面已經沒有所謂對與錯,有的只是因習成性。唯有透過靜坐的禪定我們才能砍斷與共業連接的一條臍帶,進而接通大自然的智慧,看到宗教與科學原原本本的風貌。宗教與科學都是人類共業下的產物。其實根本就沒有宗教與科學這兩樣東西,有的只是真理的教育。人類因習成性總是把事情愈弄愈複雜。耶穌基督、釋迦摩尼、穆罕默德、孔子、老子這五大宗教的創始者,當初都只是很單純地在傳播真理的教育,而隨著時間的久遠,後人只能看到經典、儀式與法門,逐漸疏忽了創教者最原始的動機。牛頓之於萬有引力,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他們都只是單純地把他們所觀察到的宇宙現象描述出來而已,後人把他們的理論用來製造火箭與原子彈,是始料所不及的。

宗教、科學傳達的真理不出這二十個字

  宗教的創始者和重大科學成就者所要傳達的真理,歸納起來不出下面這二十個字:

  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

  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

  這裡面的每一個字或某幾個字的組合都曾是某些宗教創教的最原始動機,而科學所追求者乃覺與真。當我們清清楚楚地了解宗教與科學的最原始目的,那麼宗教的儀式、經典;科學的符號、運算邏輯便不再是那麼地嚴肅刻板,它們只是彈性應用的工具,為的是讓真理彰顯;最怕的是反客為主,把儀式、經典視為宗教的全部,而把符號邏輯視為科學的本體,如此一來又重新陷入人類因習成性所建立的共業中。   (2)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