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心獻老人—多元化老人服務中心之展望與期待

紅心獻老人—多元化老人服務中心之展望與期待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48期 » 紅心獻老人—多元化老人服務中心之展望與期待

鄭純時  1996-05-25 12:20

  本會在天帝教同奮的幕後支持下,已在台北地區服務老人即將屆滿六年,六年來的紮跟工作,我們已深植了家庭式服務老人的技巧與模式,以此基礎將可拓展更大的服務層面,期待以漸進開發服務項目達到成立多功能老人中心,使更多老人能得到我們的服務。

  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來臨,在規劃社會福利上以往將老人照顧只界定在家庭及機構兩種極端的照顧模式,已不符實際,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均呈現老化現象時,面對的問題有健康問題、經濟問題、死亡問題、孤獨問題、社會適應問題及居住環境選擇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再反觀現代家庭結構大多數雙生涯小家庭,家中幾乎無閒置人力可照顧老年人。而且醫藥進步,平均壽命提高,醫療照顧只能做到保持生命活力,而在生命的延續中常須要生活或床邊照顧,造成家庭重大的負擔。為改善實際的需求,結合社區內各種資源包括社福機構、醫療系統、社區居民、鄰里政府機構、及其他有關行業共同的力量來照顧無法自我照顧的老人,這些必須透過個案管理的方式,針對個人獨特的需要。連結所需之資源,使老人不必被迫離開其所熟悉的居住環境與同伴而得到所需的照顧。

  居家照顧服務工作成效

  本會老人服務之宗旨為協助社區中的老人生活於社區之中,協助其享有尊嚴之生活。因應社區中老人的需求,發展必要的社區服務,在此前提下自七十九年率先辦居家照顧服務(當年稱在宅服務),而其實際工作成效如下:

一、實務工作上:

  (1)第一階段:七十九年七月起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辦理低收入老人在宅服務,其間工作重點為了解居家老人的需求、老人福利資源網絡。培養個案管理社會工作者及建立在宅服務工作模式。

  (2)第二階段:八十年七月起因應不同照顧需求,增加居家看護服務項目,開始進用護理人員,配合社會工作員採兩項專業結合,以提升服務品質,並擴大服務對象,由低收入戶增加到中收入戶及一般戶。

  (3)第三階段:八十二年七月起因會址與服務區域距離過遠,故另成立台北市服務中心,且於八十三年七月起加強台北南區之居家照顧,以落實社區居家照顧模式。

  (4)第四階段:八十五年七月以後社區居家照顧服務模式穩定成長後,再予逐項擴充以社區全體老人為對象之綜合性多元化老人服務中心。

二、理論研究工作:

  本會在推展老人福利工作中,深感社區照顧的迫切性,早在八十一年開始深入探討「社區照顧」的理論模式,因此本會積極主辦或承辦一連串研討會,具體列述如下:

  (1)八十一年舉辦:

   (1)「老人居家照護政策研討會」—參考歐美五國的居家照護發展之現況,比照本地老人居家服務之情況。

   (2)「老人長期照顧社區化研討會」—由國內外學者提出報告及座談,檢視台灣目前的長期照顧體系。係國內第一次對老人長期照顧作深入探討之研討會。

   (3)「老人工作坊研習會」—邀請國外實務人員及及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老人社區服務的概念、服務方式及管理經營方法等。

  (2)八十二年舉辦:

   (1)「社會福利服務民營化研討會」—邀請相關政府長官、本地以及外國社福機構負責人就公辦民營的方式進行研討。

   (2)「老人福利體檢報告說明」—探討現時我國老人福利之狀況。

  (3)八十四年舉辦:

  「居家服務與實際技術」專集發表說明會—結合歷年之實務經驗及專家學者之理論編輯成專集及投影片,並藉發表說明會將社區化居家照顧服務經驗與全國各地同好分享。

  為求能深入了解如何把理念落實,於八十二年由理、監事率領秘書處及專職社工人員到香港進行兩次的實地考察,了解「香港式的社區照顧」,並探討當地的社區化老人服務中心,了解其服務狀況,作為本地「多元化老人服務中心」之參考。

三、人力培訓:

  本會一直致力於人力之培訓,以維持專業服務之品質,各級之實務工作人員皆必須接受所需專業之在職訓練。

  (1)行政人員及督導人員:為提升專業督導能力,個案管理及行政管理能力,定期舉辦讀書會及個案研討會。上年度共進行七十五小時,一百八十五人次參加。

  (2)居家服務員:透過職前及在職訓練,教導相關知識與技能。職前訓練每期研習課程六十小時,實習一百四十小時,七十八年迄今共辦理十六期,發證人數共二百七十九人。每年均舉辦定期及密集式在職訓練課程,上年度共進行七十八小時,三百八十五人次參加。

  再創老人服務新境界

  基於過去實務的經驗,再加上多年對社區老人中心在理念建構、服務方式,以致經營方法上已作好充分的準備,並積極籌募場地以展開具本土特色之多元化老人服務中心。希望能以堅厚穩固之基礎及經驗落實理想,再創老人服務之新境界。

  計畫中之多元化老人服務中心之各項服務如下:

  (1)居家照顧:主要是提供因老化、疾病、殘障、智障導致自我照顧能力喪失或不足者,協助在社區中過獨立自主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及過早送機構收容安置,使老人得以在所熟悉的家庭和社區中安度晚年,另一方面減輕照顧老人家屬身心上的負擔,協助家庭照顧老人。

  服務方式:藉由電話或轉介接案解以社工及護理專業人員採個案管理(建立關係、評估診斷、訂定計畫、結合資源、協調溝通、結束關係)之工作模式提供服務,並強調對居家服務員之臨床督導,以確保服務品質。

  服務內容:家務助理—陪同就醫、家事服務、文書服務、支持關懷等社會功能支持性服務為主。居家看護—協助個人清潔、翻身、運動及簡易護理照顧為主。

  (2)服務人員訓練:主要是培訓素質良好的專業及半專業服務人員,因應日漸增加的老人照顧需求,減少未來人員管理的困擾,確保老人服務的品質。

  訓練方式:採定期開班方式,接受個人參訓及各機構派訓。

  (3)老人諮詢服務:協助老人或社區民眾了解老人福利及善用社會相關資源。

  服務方式:設立老人服務諮詢專線或親自中心諮詢。

  服務內容:答覆老人相關問題、諮詢中發現個案給予個案管理服務或轉介服務。

  (4)社區教育:提升社區民眾對老人的關懷及支持,協助老人認識因年老所帶來生理、心理以至於社會的調適問題,以增進其生活品質。

  服務方式:定期舉辦講座或活動,針對不同主題以專題演講、團體活動等方式進行。

  (5)膳食服務:主要還是協助老人達到適當的飲食攝取。

  服務方式:為無行動問體者在中心內提供餐廳,以便其享用便宜且適宜老人的伙食,為有行動困難不方便到中心用餐者,提供送飯到家服務。

  (6)日間照護:主要是提供日間或某一時段中,使需要特定照護的老人,在特定場所得到社會、心理與生理復健的服務。

  服務方式:老人白天在中心接受照顧及服務,夜間、假日則在家中與家人相處。

  (7)文康活動:透過教育、休閒、運動、聯誼等活動以滿足老人在社交上的需求,開創新時代的需求與觀念,鼓勵老人與不同年齡者交往,達到老年人更有活力的社交生活。

  服務方式:定期開班或舉辦各項活動。

  (8)志願服務:提倡社區志願服務工作。

  服務方式:成立志願服務隊,配合中心之服務,提供人力資源。並定期舉辦在職訓練及聯誼活動,增進志工的知識,以提升團隊精神。

  (9)居家護理:主要配合居家照顧服務提供完整的居家服務,以增進老人身心平衡。

  服務方式:藉由電話或轉介個案以居家護理專業人員採個案管理之工作模式提供服務,並配合居家照顧,以確保服務品質。

  服務內容:更換鼻胃管、尿管、氣管套管、注射、抽血檢驗、傷口護理、復健運動、身體評估、護理計劃、衛生教育、營養指導。

  社會福利服務需要全民支持

  以上多元化老人服務中心之計劃有其迫切之需要,但在目前本會仍處於租屋情況下,最大的瓶頸需有適當的中心場地,預估約三百坪左右,加以服務中心以服務人為主,而服務本身即須具備充足的專業知識、能力之人員,因此設備、人事方面是本會在服務老人工作上所面臨最大的困難,而此兩件大事所需的是一筆不小的經費及持續性的經費,累積六、七年來與政府合作之經驗,若要落實且做好社會福利服務工作必定須有相當數目的配合經費。

  基於以上的情況,以目前本會之人力致力於深度個案服務,以呈現人力飽和,若為求進一步的拓展與開發業務則須積極籌募足夠經費,而積極籌募經費亦須有心、有能力經驗者參與,雖然如此,本會全體工作人員仍堅毅的朝既定之目標努力中。

  社會福利服務工作是需要全民的支持,不論是由政府補助或民間捐款,都需要人們的大力支持,而福利服務工作與傳統的慈善資助有非常大的不同,在於其捐款是藉由服務以達助人功能,舉凡失能者如慢性病患造成之後遺症、老化、肢殘、智障、視障、聽障以及種種急難者,他們雖有部分需要金錢的資助,但絕大部分是更需要直接的服務,以提升其自主能力,或以服務方式補其所不足。而服務所需的龐大經費在現階段是非常難獲得支持,尤其是分散在社區中的服務,因為被服務者不容易呈現在您的眼前。

  開創老人服務典範

  鄭重地在此呼籲有心想幫助老人的人們,能細心的體察老人們除了需要金錢的補助外,是否在他們失能(包括智力失能)時更須要服務,何況失能者對所給的金錢能否收到、能否買得到服務、是否同樣被關心,而老人服務中心所要提供的就是這些,而最好的展望與期待,最後需要的是大眾的支持,不論是理念、精神、金錢上的支持都是必要;而最新的觀念老人服務工作不止是為老人,更為了尚未屆臨老年的中青代著想,現在再不開始做,未來的老年人將更不堪,因此為了你我的現在與未來攜手開創老人服務的典範—創設多元老人服務中心。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