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教教本在家 個人首先要能「潔慾」
1997-10-25 09:30
維生首席講授「天人日誦大同真經」
人心的清寧必定會造成宇宙規律的清寧,人心的清寧同樣會影響周遭環境的清寧,大同世界的理想便是在清寧的狀態下出現。
●維生首席講授《天人大同真經》,台灣省掌院座無虛席。/光戒攝。
為加強同奮對本教經典認識,提昇奮鬥心志,天人訓練團於九月份特別敦請維生首席講授《天人日誦大同真經》研究課程。九月十三、十四日在台灣省掌院,九月二十、二十一日在台北市掌院,參加的同奮相當多,大家聆聽了五個半小時的課程後,均表獲益良多。
原本第一場講座是在高雄市掌院舉辦,但剛自美、日弘教回國後的維生首席,因出國期間飲食與氣候驟然改變,肉體過度操勞,再加上開辦各項訓練靈炁的耗損,而引發急性腸胃炎,因此臨時取消了南部教區課程,擇期再上。
講授一開始,首席表示講解本經典主要是因為很多同奮對經典研究相當有興趣,大家均有獨到的見解,百花齊放,因此首席一再強調只是以自己研讀的心得與同奮分享,並不是經典的唯一解答。
首席首先說明中國人對經典的研究形式與來源,讓同奮對經典先有一個基本概念。並強調天帝教的經典與其他宗教經典不同之處,在於本教經典是一種先天的語言,古樸典雅。
首席將整部經典斷句後,進入釋意的階段,首席表示,大同真經乃為辯證式的經典,是天人教主與崇仁教主辯論時的對話,並由崇道教主所整理出來的。大同真經的經根為「清」與「寧」,本經開宗名義便說明清寧之間的關係,再以 上帝經敕「天心不遜。道心是哲。盛平之氣。象召景春。祥符天心。故道克配。」這六句話為核心,延伸出心、氣和心、慾的關係,有了一個方法論後,再進入到整體大同的心、氣關係與人心、人性的病態和狀態是什麼。
中國人常講「道」,而「道」究竟該如何解釋?首席說,他經由反覆的思索,以孫子兵法切入,由大同真經得到定論,「道」是一種和諧的秩序,宇宙和諧的秩序是一種天道,我們從修持中、靜坐中,求取一種和諧的秩序,就是「道」。經文裡面提到天道不斷的運轉就像太陽永遠照著宇宙,不斷反覆,整個宇宙的規律是一個圓。和諧的秩序第一要建立在一種均衡的狀態,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真正宇宙的規律,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發展,今天我們社會失序,就是因為舊有的秩序破壞了,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失去均衡,但人有能力再造均衡,所有宇宙的規律,天心、道心、人心之間皆有一種氣來聯繫,人心轉化為道心的時候,一方面要體會天心的規律,另一方面人心要符合自然的規律。心與氣是相連相結的,心如果集中在那種狀態,氣就會集中在那種狀態。人心的不清不寧會影響到宇宙的不清不寧。
另外首席也將大同真經裡最特殊的三個部份與同奮說明。第一個部份就是「潔慾」的觀念,首席以名詞來解釋潔慾便是乾淨的慾望;以動詞來解釋就是清洗慾望,也就是反省懺悔。經文內提到人在天地間怎麼會沒有慾望,人的心應該是道慾並存的,「願」也是一種慾望,只要你的慾望是不損害他人,剝奪或取代他人利益,並能正當理你的慾望,就可說是「潔慾」,一個人當慾望乾淨時,你的氣就自然會愈來愈凝聚,由此可知,天帝教是非常人性化的。
第二個部份是「四難」;「疲、痺、瘁、(疒垂)」,首席說,這應當作為天帝教同奮的「四戒」,並以貪得無厭必致疲;恣肆縱慾必致痺;暴虐驕橫必致瘁;癡眛苟且必致(疒垂),來解釋這四個字。在經文中兩位上聖高真特別提出五心五意。「靜心潔意。克心斂意。滌心正意。定心凝意。修心養意。」即是處理「四難」的良藥。
第三部份「以私人寰。以私人芸。」中提到一個私的觀念,首席認為天下為公是以天下為私為基礎,聖人以人之私成天下之公,從這就可明瞭師尊常言「先盡人道,再返天道」,天帝教的教本在家。
首席在課程中提到「懦者持氣。糾者憤氣。耘者修氣。壟者平氣。甲者生氣。」為道場修身養性過程常見的五種人、五種病態。「懦者持氣」為優柔寡斷的人要給他剛立之氣;「糾者憤氣」為猶豫不定的人要給他建立自信的勇氣;「耘者修氣」為偏激的人要給他修明之氣;「壟者平氣」為孤傲不合群的人要給之平順之氣;「甲者生氣」則為多疑自私的人要讓他走出陰霾之氣。
首席在最後表示,大同真經整個觀念是以大宇宙的清寧來看小宇宙的清寧,而小宇宙的清寧來自於「寡簡清潔」,這四個字,這也是本經最重要關鍵,只要人心能做到這四個字,就能做到潔慾,那麼人心所發出來的氣,就會跟天地正氣合而為一,人心的清寧必定會造成宇宙規律的清寧,人心的清寧同樣會影響周遭環境的清寧,我們所說大同世界的理想,便是在清寧的狀態下出現。
維生首席希望透過他的介紹,可讓同奮讀經時產生另一種不同的境界,進而以此做為修心養性之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