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接納肯定互助 正面思緒陽光人生

關懷接納肯定互助 正面思緒陽光人生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313期 » 關懷接納肯定互助 正面思緒陽光人生

張敏類  2010-04-15 11:05

文/張敏類 圖/教訊檔案資料

 ●張敏類同奮是師資級的心理專家,為人溫和,善體人意

  在醫院工作,每天都得面對許多的病患及家屬,有些即便曾經多次接觸,時間久了還是會印象模糊,但也有些人讓我感受深刻,即便時間過去,也一直留在我心中。

  記得10多年前,我在某醫學中心工作;工作內容,包括為身心障礙者進行心理功能評估,以便協助他們辦理殘障手冊,運用各項社會福利。

  這些精神障礙或智能障礙的個案,多由家屬陪同前來,在與這些家屬接觸的過程中,有時多少會感受到身為照顧者的無奈與沉重。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我就曾經遇到一個女孩,令我至今難忘。

  這位女孩約20出頭歲,帶著她母親來到醫院,她的父親是位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老先生,母親則是重度智能障礙者。

  女孩是家裡2個女孩中的老大,家庭背景可說是名符其實的「弱勢族群」。

  她帶母親來我服務的醫院的目的,是要為母親做智能評估以便開立證明辦理手冊。

  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她母親幾乎沒有什麼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也差,簡單指示也聽不懂,不難想像這樣的人,在家庭中應該是沒有什麼功能的。

  若要說出這個個案,在家庭中能夠發揮什麼母親角色大概也很難,如果按照一般發展角度來推論,這樣背景的小孩其實是有較大的機率「長不好」的。

  因為光是這些基本條件,她就具備家庭功能薄弱、資源不足、遺傳到有缺陷的基因的機率較大等發展不利因子。

  但是接觸過程卻令我相當意外,當時我在這個女孩身上完全感受不到無奈和愁苦的情緒,我甚至被她的陽光氣息深深吸引。

  過程中,她不僅貼心照顧她母親,對評估程序也盡心配合,當她母親因聽不懂指示,而做出滑稽的反應時,她也能自我解嘲般的哈哈大笑。

  我想,用充滿笑容、自信、開朗來形容她再不為過,真是令人喜愛極了的一個女孩。

  簡單來講,她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所謂心理健康或者是說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孩子。我心中也不禁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她這樣的性格呢?

  如果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思考,一個人的性格是由先天因素(例如:內向或外向、神經質或安逸等特質,多多少少是天生的)及後天因素(如家庭、學校、人際、社會等外在環境因素)交互作用形成。

  那麼這個女孩,能夠擁有健康的心理的可能原因就是,首先,她的運氣特別好,她出生下來 上帝就賜給她健康開朗的人格特質,能夠化煩惱為祝福。

  另一個原因則是,她可能擁有有利的後天環境因素,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當時,為了解開我心中的疑惑,我忍不住在評估作業結束後與她多聊了一會兒,希望能夠多了解一些她的發展背景。

  後來,她帶著笑容,略為靦腆的告訴我,她是一個基督徒,國中的時候因為有機會接觸教會活動,而信仰了基督教,所以可以說是在教會長大的孩子。

  在教會裡,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家庭背景受到排斥,相反的,她得到很多的關懷與幫助。

  她說, 上帝賜給她很多的恩典,讓她擁有很多很多的愛,雖然她的父母素質不高,但她還是覺得她的父母非常愛她,所以她非常的感謝 上帝。

  聽了她的回答,當時我覺得我真該向這位小女孩好好學習。

  如今,當我再度回想起這個女孩的時候,我也會想,究竟宗教信仰對心理健康上的影響是什麼呢?

  我想,除了正向思考與正向情緒(如樂觀、盼望、信心、饒恕)的培養之外,社會支持或人際支持或許也是要素之一。

  所謂社會支持,在心理學上來講,它指的是感覺到關心、尊重、以及來自他人或團體的協助的感受。

  這種支持可能來自家人、朋友、同事或團體組織,擁有社會支持的人,會相信自己是被愛、被關心、受到尊重、有價值的,並認為自己是人際網絡中的一份子。

  根據健康心理學的研究,擁有較多社會支持的人有較強的歸屬感和自尊,它可以緩衝壓力對身心的衝擊,減少生病的可能性,加快生病的人復原的速度,降低死亡率。

  除此之外,擁有社會支持的人因為感覺到被關心、被需要,所以也比較能夠促使人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總之,社會或人際支持通常有助於減少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心理學教授洪蘭女士在其發表的文章中提到,耶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試圖分析受虐兒和正常兒童的一個與血清素轉化有關的基因是否正常。

  血清素是一個與憂鬱症有關神經傳導物質,許多憂鬱的人其大腦中的血清素較不足,一般治療憂鬱症的藥物,即是在促使大腦中血清素的增加。

  這個研究結果發現,樣本中沒有被虐待過的小孩,即便是有2個不完整的基因,也不會有憂鬱的傾向。

  在受虐兒童中,假如有1個基因是完整的,也是不會有憂鬱的傾向,假如2個基因都不正常,但是至少有1個大人關心他,也很少會憂鬱。

  但如果基因有缺陷,又沒有人關心的話,憂鬱的傾向就立刻升高。

  這個研究結果顯示,是否被關心是受虐兒童會不會產生憂鬱症的重要後天環境因素。因此從這個研究證實有人關心與否對身心健康來說非常重要,它可以彌補甚至抵抗先天基因的缺陷。

  如果從這個角度,再回到宗教組織功能來看的話,人們來到這裡,除了試圖透過對宗教內涵的了解,達到探尋生命意義及宇宙真諦等高遠目標之外,教友之間的相互關懷、彼此接納與肯定,其實也是宗教組織的重要功能之一。

  關懷、接納、肯定,是我們時時刻刻都有機會做到的事情,它不僅能滿足人們內心基本的渴求,讓人活得快樂有自信,同時也是在彰顯宗教濟世救人的精神。

  所以,當我們要進行教化時,試著想想你、我內心最深處的需要,我想這點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You may also like...